◎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6节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的第一部分试题
  • 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     ]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     ]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
  • 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     ]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     ]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
◎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6节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316个,清代(鸦片战争前)增加到479个。就明清时期而言,这些工商业市镇
    [     ]
    A.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B.严格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
    C.已开始流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在我国出现
  •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诸民年及课(达到缴税年龄)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年老不再缴税或死亡)则还田。”这段史料反映的是
    [     ]
    A.井田制
    B.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C.均田制
    D.土地兼并
  •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即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山居
    [     ]
    A.从事商品生产
    B.田庄里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过着自耕农的生活
    D.田庄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6节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言论体现了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是
    [     ]
    A.若不准开工厂,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
    B.求 人一文,跟后擦前
    C.缙绅家之女(婚姻)唯才是计,不问非类
    D.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 “毫无疑问,17世纪末竞相与中国通商……有力的助长了满洲人……的改革。可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出于此种考虑,它那时禁止外国人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马克思)这一政策是指
    [     ]
    A.重农政策
    B.抑商政策
    C.八股取士
    D.闭关政策
  • 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     ]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 “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 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责,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2: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3:(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4: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发展和特点》和[明]谢肇潮《五杂俎》
    请回答:
    (1)据材料1,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据材料1、4,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与材料3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4,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2、4,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唐·王建
    材料2:“乃令贾人不得衣 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告缗”。“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代晁错
    材料3: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材料1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有何共同特征?试分析这种经济形态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反映汉代对“贾人”实行什么政策,晁错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