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十二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提升的第一部分试题
  •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  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   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 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     ]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十二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提升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     ]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 下面是上海外滩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日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
    A.西方观念的影响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
◎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十二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提升的第三部分试题
  • 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由外国人创办  
    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需要外国人技术上的帮助  
    ③代中国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而非民用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下列各项,能体现孙中山对中两种文化关系的认识的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发扬吾固有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C.“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D.“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  
    ②不缠足运动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  
    ③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逐渐进入城市居民生活。辛亥革命期间,青年学生率先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经过改制的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20世纪20、30年代,服饰有了更大变化:穿洋装是一大时尚,这不能简单地归于崇洋的倾向。民主制的确立激励了人们对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人们认为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洋装是文明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社会实践的结果是,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服装,而是促进了中国服装的改良。中山装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满装,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这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审美和价值观念,结合中国传统的某些形制而创作的新服饰,可谓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一些先迸的思想家们把个人安排生活的自由视为个体自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力。个性解放的呼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在穿着打扮上追新求异,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真正开始了服装自由穿着的时代。
    ——选自人教社《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以鸦片战争后人们衣着服装的变化为例分析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2)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在世界文明影响下出现的新变化: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认识?
                                                                                                                                                                    
  • 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遣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1500 -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 -1763年问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指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
                                                                                                                                                                    
    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4)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