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第一部分试题
  • 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 2011年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第二部分试题
  • 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有关的是
    [     ]
    A.退避三舍  
    B.卧薪尝胆  
    C.问鼎中原
  •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这说明了
    [     ]
    A.齐国由于“尊王攘夷”得到了小诸侯国的拥护
    B.周天子非常尊敬齐桓公
    C.齐桓公有很大的号召力
    D.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被确认
  • 下成语故事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     ]
    A.围魏救赵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
◎ 2011年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第三部分试题
  •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些霸主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材料回答:
    (1)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仲相桓公有何成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孟子说:“ 春秋无义战。”你怎么认识这句话?为什么?
    说法一:孟子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春秋时期, 诸侯争霸,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及争夺对别国的控制权;战争还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 。所以说他们进行的战争,都是不义的战争。
    说法二:孟子的说法太绝对了。诸侯争霸,虽然有不好的一面,但是,由于在争霸的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 了,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以后的统一;而且,战争中,各诸侯国的人民往来频繁,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不能完全否定这个时期的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总结春秋战国纷争涉及的成语故事,并课下收集成语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