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三国鼎立》的第一部分试题
  •            年,           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官渡。           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统一           奠定了基础。
  • “草船借箭、火烧连营,这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出自赤壁之战中,这次战役发生在_______年,交战的双方是                      联军。结果是曹操战败,奠定           了的基础。
  •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         ,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       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 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国的丝织业兴旺,    行销三国。         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           ,加强了内地和           区的联系。
  • 在民间传说中和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被塑造成奸臣的形象而遭到贬斥,你觉得这样评价曹操公平吗?
  • 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
    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②东汉政权瓦解③曹操统一北方④赤壁之战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 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时,小雨发言说:“统一是历史的主潮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 2011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三国鼎立》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l)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无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
  • 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
    [     ]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指挥是
    [     ]
    A.鲁肃
    B.周瑜
    C.诸葛亮
    D.黄盖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
    A.200年  
    B.208年      
    C.220年      
    D.222年
  • 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评价的是
    [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 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
    [     ]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 东汉灭亡于
    [     ]
    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222年
◎ 2011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三国鼎立》的第三部分试题
  • 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     ]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 下列关于三国经济特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甘薯在魏国大面积种植    
    B.魏国兴修许多水利工程
    C.蜀国的丝织业兴旺      
    D.吴国的造船业发
  • 列表比较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 阅读下列材料:
    《三国志·毛珍传》记载,毛珍劝说曹操“他奉天子以令不臣”(要用皇帝的名义号令不听话的诸侯),并“修耕植蓄军资”(发展农业生产,积蓄军用物资〕。这样,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
    请回答:
    (1)曹操是如何实践“他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是如何采纳“修耕植”这一建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接受毛珍的建议对统一北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图,请回答:
    (1)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出国名:A.              B.              C.              
    (2)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第二条规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当前“台独分子”鼓吹台湾与大陆是,请回答:
    (1)请运用本课的知识说明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前“台独分子”鼓吹台湾与大陆是“远亲近邻”关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对台独分子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坏。                                     
    __《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记载的事件发生在何时?有何意义与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曹操为什么失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隆冬季节,为什么有东南风?用地理知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诗圣”《蜀相》一诗中这样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请回答:
    (1)杜甫所说的“蜀相”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三顾频烦”“两朝开济”分别指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曹操、刘备、孙权都非常重视人才,曹操曾多次发出《求贤令》,强调“唯才是举”,周围聚拢了大批人才;刘备为请诸葛亮“三顾茅庐”,他手上还有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孙权也非常注意招揽人才,周瑜、陆逊、鲁肃等都是他的得力将领大臣。其中鲁肃的任用,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但孙权依然信任和重用他。因此,有一位史学家总结说:“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  
    请回答:
    (1)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怎样看待人才的重要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