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考布阵的第一部分试题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画
    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
    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
    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 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
    [    ]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1957年的整风运动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反右倾”斗争
    D.“文化大革命”
◎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考布阵的第二部分试题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了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人由党外民主人士担任。这
    [    ]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 下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考布阵的第三部分试题
  •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    ]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段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 材料: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1:1。
    ——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家宝总理说,政计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于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人人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国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2000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宣言》与《世界人权宣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