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模拟提升的第一部分试题
  •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传统专制观念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
    [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     ]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
  •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上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     ]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B.《共产党宣言》诞生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模拟提升的第二部分试题
  •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粱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成(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     ]
    A.反对君主制度
    B.西方的“长技”
    C.介绍研究西学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说:“……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艾。”文中“变”的含义是
    [     ]
    A.变革思想观念
    B.变革社会政治制度
    C.改革教育制度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模拟提升的第三部分试题
  •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 下图是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书中他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讨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 为纪念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于2009年10月9日,即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报告厅,举办了“纪念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座谈会”。陈独秀曾在辛亥革命后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主张
    [     ]
    A.动员民众关心国家大事
    B.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
    C.批判孔孟的愚民政策
    D.自由自治的国民政治
  • 主题:思想理性化,构建和谐社会。
    材料一 莎士比亚(1564-1616)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字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材料三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新华网》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有什么史实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袁世凯时代为什么没有敲开“那道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