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的第一部分试题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日本蓄意侵略中国  
    B.北洋舰队遭遇日本海军袭击 
    C.台湾人民进行抗日斗争  
    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经济落后,武器装备差  
    B.清政府的妥协及腐朽的封建统治  
    C.日本军队强大,武器精良  
    D.中国军民缺乏抗战的积极性
  • 下图是邓世昌及其指挥的致远号舰艇。邓世昌在哪次战役中撞击敌舰壮烈殉国
    [     ]
    A.天津保卫战    
    B.威海卫战役  
    C.黄海战役
    D.廊坊战役
  • 一位电视节目制作人想收集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素材,他应该实地考察
    [     ]
    A.广州    
    B.厦门    
    C.威海    
    D.定海
  • 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可以向参观的人们介绍的内容是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
    ③邓世昌率致远号直冲敌舰,为国捐躯
    ④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⑤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 “吾国四千年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甲午战役割台湾”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条文属于《马关条约》的有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增辟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赤子对祖国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诗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     ]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B.美国的殖民统治  
    C.日本的殖民统治  
    D.法国的殖民统治
  • 近代史上,台湾曾经被日本割占,长达
    [     ]
    A.100年     
    B.80年  
    C.60年       
    D.50年
  • 1896年的某天,苏州的一家日本工厂内机器轰鸣……这种情景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
    [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1)上文出自何时签订的什么条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签约双方的代表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浪费,备极一时之盛。
    材料二: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根据材料一,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庆典在哪一年?当时清政府对外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一判定,材料二中的“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指的是什么?“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割地求和”指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的对联的看法。(从对联的上下联系找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的第三部分试题
  • 甲午中日战争中,导致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全军覆没的首要原因是
    [     ]
    A.日军海陆夹击,北洋舰队腹背受敌  
    B.李鸿章命令避敌保船,失去主动  
    C.主帅丁汝昌自杀,失去指挥  
    D.北洋舰队装备陈旧,作战不力
  • “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作者谭嗣同有感于国事而作。分析诗文,使作者感触至深的是 
    [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鸦片洋货的泛滥  
    C.神圣疆土的割让  
    D.戊戌变法的失败
  •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之所以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是因为 
    [     ]
    A.这三国敢于坚持正义  
    B.日本的大肆掠夺使这三国为中国不平  
    C.日本的做法妨碍了三国的在华利益  
    D.对中国的战败非常同情
  •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当时的国力虚弱
    B.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
    C.清朝的军人消极避战,战斗力低下
    D.清朝的军事装备落后
  • 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黄海海战②《马关条约》签订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④日军在旅顺对我国居民疯狂屠杀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二: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三: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   
    (1)材料一中的“此日”是指何时?发生了何事?“公”是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他”为何放弃了生的希望而选择了死呢?对此你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当时的情况,有人认为“他”的举动可歌可泣,令人钦佩,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样的牺牲应该避免。你的看法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材料二:“台独”分子叫嚣大陆和台湾“在历史上是近亲,在地理上是邻居”,不承认一个中国。   
    (1)诗中“氤氲着郑氏的英魂”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台湾为什么会离开母亲的怀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运用学过的历史知识,对材料二中“台独”分子的谬论进行批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