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3节 两极世界的形成的第一部分试题
  • “华莱士是个彻头彻尾的妥协分子。他想让我们解散武装部队,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盲目信任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一帮冒险分子。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似乎勾结起来,成了国家的危害。 ”这则写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日记的主人最有可能是
    [     ]
    A.丘吉尔        
    B.爱因斯坦
    C.杜鲁门
    D.富兰克林·罗斯福
  • 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的“新敌人”指的就是
    [     ]

    A.美国
    B.德国
    C.苏联
    D.法国

  • “苏联的政权是不通情理的,但对武力的逻辑却是高度敏感的……美国必须以实力遏制苏联。”以上言论体现出美国的外交政策是
    [     ]
    A.门户开放政策
    B.热战政策
    C.“冷战”政策
    D.战略防御政策
  •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这一事件表明
    [     ]

    A.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
    B.两大军事 集团在欧洲的全面对峙
    C.美苏两国的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
    D.世界格局正式形成两极对峙局面

◎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3节 两极世界的形成的第二部分试题
  • “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
    [     ]
    A.占领德国
    B.建立北约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进行核威慑
  • 有人这样评价马歇尔计划:“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稳定西欧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是
    [     ]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 2010年11月23日,韩国西部延坪岛海域于14时30分左右遭受来自朝鲜方面的炮击,韩国军队进行了回击(下图)。朝鲜半岛局势的持 续紧张,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二战后,朝鲜半岛的正式分裂主要是由于
    [     ]
    A.日内瓦会议协议的通过
    B.美苏两国的分区占领
    C.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
    D.美苏“冷战”的进行
◎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3节 两极世界的形成的第三部分试题
  • 米洛万·德吉拉斯在《与斯大林谈话录》一书中有关于二战后欧洲形势的记载:“这场战争与以往有所不同。无论是哪一方占领了一块领土,都会在该地区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以下各项中,能为这一观点提供最佳佐证的是
    [     ]
    A.北约、华约成立
    B.两个德国分立
    C.抗美援朝
    D.古巴导弹危机
  • 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 地方的猫。”这一事件是
    [     ]
    A.柏林事件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 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柏林危机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活动主题:走进美俄天地。
    步骤一: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 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
    (1)“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是在什么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图1《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

    图2《华沙条约》签字仪式

    图3 苏联冷战宣传画 华盛顿的“和平鸽”

    图4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
    (4)图1、图2再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场景,这两大组织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3、图4中你能获取美苏争霸什么信息?并再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关注现实,展望未来。
    (6)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她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2: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3: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材料4: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针对该事件,四则材料有哪一方面相似(同)的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四则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认为造成观点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你还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