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①汉高祖②汉武帝③汉文帝④汉景帝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 汉初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教训②恢复经济③稳固统治④发动对外战争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西汉时期,提倡节俭并能以身作则的皇帝,最突出的
    [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 今天我们强调“依法治国”,而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这种统治方略吸收了哪一学派的政治观点
    [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 西汉初,提倡节俭,重视农业生产,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     ]
    A.文景之治
    B.高祖之治
    C.武帝强盛
    D.贞观之治
  • 给汉武帝献策削弱诸侯的是
    [     ]
    A.主父偃
    B.董仲舒
    C.晁错
    D.霍去病
  •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
    A.实现民族和解
    B.发现和推荐人才
    C.加强中央集权
    D.巩固边疆地区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推恩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使更多的皇族子孙受到皇帝的恩泽
    B.侯国国王得到更多的册封
    C.中央政府要求把封地再分给皇族子弟,使他们建立侯国
    D.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始于
    [     ]
    A.战国时期
    B.秦始皇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光武帝时期
  • 汉武帝时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北京
  •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
    A.武帝时期
    B.文景时期
    C.高祖时期
    D.光武时期
  • 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灭亡,它实际存在
    [     ]
    A.211年
    B.210年
    C.212年
    D.193年
  • 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皇帝是
    [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光武帝
    D.汉质帝
  • 东汉有个“强项令”叫董宣,敢指责湖阳公主。这个“强项令”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
    [     ]
    A.皇帝对他的赞许
    B.百姓对他的尊称
    C.同僚对他的戏称
    D.后人对他的评价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
    A.统治者“改制”失败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C.民族矛盾尖锐
    D.灾荒连年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卷15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史实历史上称作什么?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董仲舒的建议。他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楚汉战争时,为打败项羽,刘邦曾分封了一些人当王。这些人不姓刘,历史上称为“异姓王”。汉初,刘邦逐步铲除了“异姓王”,却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让他们到各地去建立王国,历史上称为“同姓王”。刘邦去世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诸王势力日益膨胀,他们“不听天子诏”,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景帝时,吴王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为旗号,率领七国叛汉。这次叛乱虽然很快被镇压,但它足以暴露出王国问题的严重性。王国问题是关系到西汉生死存亡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它延续时间长,威胁性大,削弱了中央集权,影响了团结和稳定。
    请回答:
    (1)当初刘邦封“同姓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说一说,为什么西汉王国问题是关系到西汉生死存亡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王国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实现“大一统”,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图示材料:
    请回答:
    (1)上图中的人物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他统治时期,我国社会出现了一种什么局面?为此,他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秦亡汉兴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你从中获得什么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请用西汉时期的史实证明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了寻求治国方略,汉武帝把全国各地的学者召集到长安。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所采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汉武帝为何偏偏选中他的思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