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版状元360人教版高三历史下学期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 第9单元的第一部分试题
  •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过春节”又称为“过年”。“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
    B.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主导地位
    C.为了纪念神农氏
    D.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
  • 关于下列两张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
    A.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并推广
    B.从耦犁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经相当完善并为后世沿用
    C.铁犁牛耕是唐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D.耕犁不断完善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民的技术创新
  •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     ]
    A.扩大了耕作面积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积累了生产经验
  •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 2013版状元360人教版高三历史下学期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 第9单元的第二部分试题
  •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
    [     ]
    A.春秋时期青铜器制造业发达
    B.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
    C.春秋时期畜牧业发达
    D.春秋时期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 定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2009年考古专家对定窑遗址进行全面发掘,取得丰富成果。下列对定窑瓷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北宋孩儿枕是定窑瓷器中杰出的作品之一
    B.定窑已经生产珐琅彩瓷器
    C.定窑瓷器胎质薄而坚硬制瓷技术远超前代
    D.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
  •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材料反映了
    ①中国传统手工业产品仍驰名中外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商品输入对中国传统手工业冲击不大 ③机器工业优势地位尚未形成④清政府的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
    [     ]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B.学术文化的活跃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 2013版状元360人教版高三历史下学期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 第9单元的第三部分试题
  • 近年来,广州与福建泉州在争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上产生一些争论,如果你支持广州是始发港,你认为最有力的证据是
    [     ]
    A.2002年广州召开大型的“海上丝路与广州港”学术讨论会
    B.《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朝船队到达了东南亚、印度洋南岸和斯里兰卡等地
    C.1993年出版的《论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一书
    D.广州汉墓出土的大量舶来品及广州南海神庙、清真先贤古墓等遗址
  • 17-19世纪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示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这里所说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不包括
    [     ]
    A.出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 ,如机工
    B.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如机户
    C.手工作坊开始出现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形成
  •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满载着皮毛、花旗参、胡椒等纯正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如下图),经过5个月的航行到达了中国,随后又把茶叶、瓷器、丝绸等一大批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 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中国皇后号”帆船
    [     ]
    A.泉州
    B.广州
    C.南京
    D.上海
  •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 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
  •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 ,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邻望,亦有田三十万亩,童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材料五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 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1)据材 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 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客观评价以江南“士大夫”为代表的这种道德伦理上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并提取历史信息

    图1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农村

    图2  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大户(机主)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生计)。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三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
    (1)图1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经济形态?它有哪些显著特点?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这种新现象的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二中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