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届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训练题:3-1-29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的第一部分试题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出当时的教育
    [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学伦理道德
  • 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永馨。”此人应是
    [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     ]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
  • 以下是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师:“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其中的“师”是指
     [     ]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 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 2013届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训练题:3-1-29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的第二部分试题
  •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黄宗羲《原君》)。这说明黄宗羲
     [     ]
    A.先于卢梭提出资产阶级理论范畴的社会契约思想
    B.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持模糊态度
    C.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的君主现象
    D.强调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利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
  • 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定的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     ]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 2013届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训练题:3-1-29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图为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题的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有个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     ]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C.“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贽的历史观主要包括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的“悲观”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