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是
    [     ]
    A、中国
    B、美国
    C、埃及
    D、法国
  •        火的使用,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从使用天然火到学会人工取火,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 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___________。

    [     ]

    A.黄帝时
    B.夏朝时
    C.商末周初
    D.春秋战国
  •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
    A、战争频繁
    B、诸候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 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 ②位于岷江中游 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 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     ]
    A、①③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测定出一年中的24个节气,这个历史时期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与郭老的这段评论密切相关的历史史实是
    [     ]
    A、焚书坑儒
    B、火烧秦宫
    C、火烧赤壁
    D、火烧圆明园
  • 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着群居生活
  • 仔细观察下图:
    (1)这幅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制度下的诸侯有什么义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最高层是谁?处于最底层的又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西周青铜器种类丰富,大量用于
    [     ]
    A.农业生产
    B.炊具
    C.祭祀
    D.装饰品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
  •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下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不适合他的是
    [     ]
    A.他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C.统一货币
    D.主持修筑都江堰
  •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说法正确的是
    [     ]
    A.韩非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B.屈原是战国前期楚国人,他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
    C.扁鹊是战国后期的名医,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D.《诗经》中记载的日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道家创始人是谁?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一传递的信息是秦始皇
    [     ]
    A.统一货币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姓氏
  • 下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③处指的是
    [     ]
    A.燕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 2011-2012学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
    [     ]
    A.黄帝
    B.屈原
    C.孔子
    D.老子
  • 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采取了什么方法
    [     ]
    A.堵塞
    B.疏导
    C.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
    D.引水灌溉
  • 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     ]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
  • 我国远古时期的历史,有一个叫神农氏,相传他教人民种庄稼和发明了医药,你还记得他的另外一个称呼吗?
    [     ]
    A.炎帝
    B.黄帝
    C.大禹
    D.蚩尤
  • 下列措施中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
    A.地方设县
    B.使用圆形方孔钱
    C.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D.用小篆这种字体写字
  • 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思想源于
    [     ]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孟子
  •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秦朝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役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二:秦朝的刑法很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腰斩就、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和“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酷法的处治。
    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
    (1)材料—、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他为什么讲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必然联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西周的一位平民在田中劳作,他肯定不可能
    [     ]
    A.用石镰收割庄稼
    B.用铁制的犁耕地
    C.用装有木柄的骨耒耜翻地
    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都在大江大河流域,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交通便利,适宜商业
    B.战略位置重要
    C.适宜于农耕生产
    D.生活用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