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一A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 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这一规定旨在
    [     ]
    A .加强君主专制
    B .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
    C .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 《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不能说明元朝
    [     ]
    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
    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
    [     ]
    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揭示了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 2013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一A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     ]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 19 世纪末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各具特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英国首相与国王权力相当
    B.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权力大于国王
    C.美国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
    D.德意志宰相代替皇帝行使权力
  •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 年宪法》和法国1875 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 北京) ,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道:“_______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文中划线部分应指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学生们帮助商人们抵制日货,还举行通俗的演讲,让兄弟姐妹们看清楚国内外的真正形势;他们还自己出钱办起了免费学校教育儿童。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解放战争

◎ 2013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一A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一份政治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这份宣言体现了
    [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国共合作
    C .反封建,求统一
    D .和平建国
  •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次大捷,但是中共方面在胜利的第二天发给南京当局的捷报却出现两个版本。①延安电:9月25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勇无比,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所有平型关北之辛庄、关沟、东跑池一带阵地,完全夺取。②朱德、彭德怀电:一一五师有(廿五)日八时进行战斗,至廿四时止尚在激战中,将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完全攻占,计已缴获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俘虏敌官兵三百余名。另有敌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被我军完全包围,死不缴械,故全部打死。从史料鉴别的角度看,你认为
    [     ]
    A.延安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B.朱德、彭德怀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C.两则史料都可信
    D.两则史料都与事实相差巨大
  •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 1802年出版了圣西门的《日内瓦书信》;1808年出版了傅立叶的第一部著作……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之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上述材料表明
    [     ]
    A.空想社会主义只适合未来社会
    B.空想社会主义已经超越当时经济发展阶段
    C.思想的进步受经济发展的限制
    D.随着经济进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定实现
  • 《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已的目的。”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的最可能原因是
    [     ]
    A.第一国际的瓦解
    B.修正主义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D.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 《咬文嚼字》杂志认为下图中的文章片段有知识性错误。其理由是
    [     ]
    A.“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定性不符合俄国革命
    B.“苏维埃”是以俄国农民、资产阶级为主导的
    C.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者有错误
    D.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二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已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于是,美国人民在革命期间和革命之后,通过了旨在使这一宣言不仅在纸面上而且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他们没收并分配了亲英分子的大地产,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但不包括妇女)都拥有了选举权。许多州政府通过了禁止输入奴隶的法律。已建的教会被废除,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国家的法律。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一宪法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中关于美国革命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十多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2008年4月3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活动“开篇大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图(a)1839年

    图(b)1919年

    图(c)1937-1945年

    图(d)1949年4月21日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一中图(b)、图(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