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届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     ]
    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
    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认为最重要的方式
    [     ]
    A.仁政
    B.王道
    C.加强专制
    D.无为而治
  •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 “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     ]
    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
  •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下列谁的思想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
    [     ]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韩非子
◎ 2013届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部分试题
  •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
    [     ]
    A .墨子“兼爱”思想
    B .孟子“性善论”
    C.老子
    D.董仲舒
  •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     ]
    A.贾谊、汉景帝
    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
  •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
  • 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     ]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 2013届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认识,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 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海瑞治家严谨
    B.儒学地位衰落
    C.理学摧残人性
    D.世风每况愈下
  • 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 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这样说是因为该书
    [     ]
    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
    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     ]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天下为主”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殿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其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是如何认识的?其真实意图是什么?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