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届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选修4.2.2“亚洲觉醒”的先驱 课时提能演练的第一部分试题
  • 2010年3月25日,访日团一行应邀做客孙中山生前挚友梅屋庄吉的故居松本楼。据悉,孙中山在日本流亡期间,多次在松本楼与日本友人会餐。松本楼至今存放着孙中山先生和梅屋庄吉的大量来往书信的手稿、珍贵照片、纪录片等。其中纪录片中不可能看到的一段是
    [     ]
    A.摄于武昌起义前的纪录片      
    B.摄于武昌起义后的纪录片
    C.摄于北伐战争前的纪录片      
    D.摄于北伐战争后的纪录片
  • 《胡汉民自传》载“同盟会未尝深植于民众,民众所接受者,仅三民主义中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此……而不能使为坚强拥护革命之群众,其责当由革命负之,而亦为当日失败之重要原因也。”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排满”口号易于为民众所接受
    B.三民主义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带有狭隘的民族革命色彩    
    D.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的偶然
  • 如图题为《饭桶》的漫画是张聿光1911年创作的。对这幅漫画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
    A.批判清王朝为还债搜刮民脂民膏
    B.反对思想禁锢,提倡民主和科学
    C.讽刺野心家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D.讽喻清王朝腐败无能、愚蠢自大
◎ 2013届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选修4.2.2“亚洲觉醒”的先驱 课时提能演练的第二部分试题
  • 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
    [     ]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印度国大党使用的党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国大党是以纺织工人为主体的政党
    ②国大党提出实现经济自主促进印度独立
    ③甘地“回到纺车去”的口号为国大党接受
    ④在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后制定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013届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选修4.2.2“亚洲觉醒”的先驱 课时提能演练的第三部分试题
  •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
    ③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这说明当时甘地
     [     ]
    A.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B.对世界大战毫无兴趣
    C.对法西斯侵略持谴责态度,但反对战争
    D.主张通过参战争取民族独立
  • 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烧死了20多名警察。甘地痛心疾首,绝食五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甘地主义不适应印度的国情          
    B.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著
    C.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  
    D.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
  • 凯末尔是20世纪初的土耳其的军官、作家和领导人。他曾被称为“伊斯坦布尔大救星”,主要是因为他
    [     ]
    A.通过改革,使伊斯坦布尔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在独立运动中赶走了德国侵略者
    C.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取得大捷
    D.通过《洛桑和约》收回了伊斯坦布尔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贾·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