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人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专题整合复习卷(二)的第一部分试题
  •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文物普查组在西乌珠穆沁旗吉仁高勒镇呼格吉勒图嘎查新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经专家初步认定,此遗址为东汉时期匈奴人所建的古城遗址。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
    A.可汗
    B.单于
    C.皇帝
    D.大主
  •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相继派哪两位将领击败匈奴
    ①蒙恬②周亚夫③卫青④霍去病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汉初把公主嫁给匈奴统治者为妻,并赠送大量财物。当时采取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
    A.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
    B.匈奴单于主动请求
    C.汉高祖对匈奴施恩
    D.汉初国力不足
  • 汉元帝时自请前往嫁给匈奴单于,留下千古佳话的是
    [     ]
    A.西施
    B.貂婵
    C.王昭君
    D.文成公主
  • 汉初的“西域”是指现在的
    [     ]
    A.甘肃河西走廊
    B.宁夏、青海
    C.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D.新疆地区
  •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C.开辟“丝绸之路”
    D.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 张骞通西域之后,西汉百姓能在长安城内买到的蔬菜和水果有
    ①胡萝卜②石榴③葡萄④西红柿⑤胡桃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 冀人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专题整合复习卷(二)的第二部分试题
  • 近年来,甘肃、四川等旅游线路纷纷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尤其是丝绸之路一线,进入6 月以后迅速升温,甚至一度出现了资源紧张的状况。“丝绸之路”是在下面哪一事件发生后形成的
    [      ]
    A.秦灭六国
    B.张骞开通西域
    C.北匈奴控制西域
    D.文景之治
  • 下列是某班同学为下图所取的主题,最恰当的一个是
    [     ]
    A.李明: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B.张红: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C.赵强: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
    D.王刚:西域都护的管辖范围
  • 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路,我们应该从哪个省的城市出发
    [      ]
    A.陕西
    B.甘肃
    C.宁夏
    D.新疆
  • 西晋灭亡后,中原人口纷纷越淮渡江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人口南迁始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末年
  • 据史书记载,“时流人在荆州十万余户”。北民南迁后,主要分布
    [     ]
    A.淮河流域
    B.长江上游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珠江流域
  • 淝水之战是发生在4世纪晚期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它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确保了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要想实地考察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应该去的省份是
    [     ]
    A.湖北
    B.安徽
    C.四川
    D.河南
  •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
    ①匈奴②鲜卑③蒙古族④满族⑤羯族⑥越族⑦氐族⑧羌族
    [     ]
    A.①②③⑤③
    B.①②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⑤⑥⑧
◎ 冀人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专题整合复习卷(二)的第三部分试题
  •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推行汉法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是
    [     ]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北魏孝文帝
    D.前秦王苻坚
  • 如果评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促进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作出贡献最大的人物,最有希望当选的是
    [     ]
    A.北魏孝文帝
    B.诸葛亮
    C.苻坚
    D.曹操
  • 《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已经没有鲜卑族了,原因是
    [     ]
    A.战争使鲜卑族灭绝了
    B.鲜卑族迁往其他国家
    C.民族融合使鲜卑族融入其他民族
    D.鲜卑族改换成其他族名
  •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     ]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扩大鲜卑族地位和影响
    D.仰慕洛阳的繁华和富庶
  •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促使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匈奴源自夏后氏。有学者认为,匈奴是北方各游牧民族部落联盟的总称。到匈奴一代雄主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成为横跨大漠数万里的草原主人,以后便与南边的农耕民族——汉朝大战了四百余载,终被汉朝击败,最后分裂为北、南两支匈奴。北匈奴后来西迁欧洲,南匈奴则基本汉化。
    材料二:
    请回答:
    (1)率领军队击败匈奴,使匈奴无力与西汉相抗衡的著名将领是谁?
                                                                                       
    (2)击败匈奴,使西汉的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那么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创立是在哪一朝代?
                                                                                     
    (3)请你结合材料二说出汉元帝时远嫁匈奴的是谁?她在历史上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10月26日至28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三:2007年7月31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她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永远呵护。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对今后亚太地区文化线路的保护和申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请用史实说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辛。这些史实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大作用?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3)今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遗有什么现实意义?
                                                                                          
    (4)今天,要使这条“要道”重拾往日的辉煌,你能提出哪些建议?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加速发展。西晋与十六国时期那样剧烈的民族矛盾已渐渐随着民族融合而消除;……鲜卑族原是游牧民族,文化较低,社会发展落后,进入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地区以后,他们接受先进文化也是历史的必然。
    材料二: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北魏统一北方后,北方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2)鲜卑族为了接受先进文化,改变社会发展落后的状况,哪位统治者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
                                                                                     
    (3)材料二中的“洛阳”在当时的地位如何?这一地位何时形成?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这次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