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据此,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     ]
    A.金文的起源可能和祖先崇拜有关
    B.刻铭于鼎可能是古代祖先崇拜的普遍形式
    C.不足以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
    D.宗法制度是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 商人信奉“我生不有命在天”;周人则强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德不失民,度不失事。”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是  
    [     ]
    A.西周是个以民为本的政权        
    B.科学发展打破了天命观念
    C.社会经济发展瓦解奴隶制        
    D.夏商暴虐而亡的历史教训
  • 韩非指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法之内……”这里,他特别强调的是 
    [     ]
    A.法律的权威性
    B.君主制定法律
    C.君臣均受法律制约
    D.法律受制于君权
  • 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秦代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涵盖了湖南大部分地区。该郡  
    [     ]
    A.设置晚于琅邪郡(今山东境内)
    B.下辖若干县、乡、里
    C.郡守由皇帝任命,定期向丞相述职
    D.县令由郡守任命,定期向皇帝述职
  • 唐中期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典》中写道:“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 这表明作者认为唐朝进士科的弊端在于 
    [     ]
    A.重视文才,轻视德行         
    B.脱离现实,学不致用
    C.注重门第,多不称职     
    D.重视诗赋,无法选才
  •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内阁制度初具规模。关于这一制度变迁的原因、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劳永逸地解除了大臣弄权问题
    B.使古代中国到达了皇权专制的最高点
    C.有力地加强了明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D.是明初统治者汲取前代历史经验的结果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
    A.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B.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     ]
    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
    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料
    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会战开始前,中国方面及时发现日军企图,正确判断日军进攻方向,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对日军进行战役侦察,破坏其企图。……会战结束后,日军认为确保对该城的占领,可给重庆蒋政权以更大的威胁,有利于推进政治谋略,从而也就有利于及早解决中国问题,战略价值极大。”这里的“会战”指的是  
    [     ]
    A.凇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武汉会战       
    D.枣宜会战
  • 下列关于下图灰色部分解读正确的是 
    [     ]
    A.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秋收起义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C.洛川会议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全面抗战后,正面战场失去大片国土
  • 下图是民国45年台湾地区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而发行的一枚30周年纪念封的局部。依据图中信息判断纪念的是哪一事件? 
    [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北伐战争开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抗日战争胜利
◎ 201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民国时期的一封书信里这样写道:“东北已是共军的天下,国军困守孤城,为了当朝的既得集团利益,在和平的政治竞争上,敌不过共党的下层渗透和号召,只得利用美元、美械和武力想保持天下。”这封信应当写于
    [     ]
    A.辽沈战役前
    B.辽沈战役中
    C.渡江战役前
    D.渡江战役后
  • 有外国记者报到:“(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场面让人们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时(见下图)指出:“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城市,在30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新的篇章”是指
    [     ]
    A.“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B.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中、美两国建交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
    D.中美关系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 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级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一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     ]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 伯利克里执政时代,下列机构成员的产生方式能够体现轮番而治原则的是 
    ①十将军委员会     ②公民大会     ③五百人会议    ④陪审法庭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当时,这一代雅典人于公元前467—428年,几乎30年的时光中,除了短时期外,曾一再选举他为十名司令官之一;……雅典在他的领导下,享受一切民主的权利外,同时也获得贵族与独裁的优点。——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材料中的“他”应是 
    [     ]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苏格拉底
  •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做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 法国的一份会议纪要中这样描述农民的生存状态:“法国第三等级的人们都认为:它在这个王国中正像一具流血的躯体,处处都是伤口。”以下是对这一描述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提示了封建制度下农民的痛苦生活
    B.反映拿破仑战争造成农民流血牺牲
    C.说明农民遭受压迫是引起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的惟一原因
    D.体现了启蒙运动对法国人的影响
◎ 201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狄德罗在《呈给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报告》中这样说道:“在这一片叫嚷声中,大家都认购该套书(《百科全书》),他们都想要这套书,而把作者毁掉。”狄德罗所说的“大家”应该是 
    [     ]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
    C.巴黎市民
    D.法国王室
  • 英国人普遍认为沃尔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     ]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     ]
    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欧洲复兴计划”中宣称:“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所谓“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是指  
    [     ]
    A.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B.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
    C.世界市场中的自由贸易制度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     ]
    A.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 196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替代“冷战”和可能发生全面核灾难的唯一的办法。”这次国际会议是 
     [     ]
    A.联合国成立大会    
    B.日内瓦国际会议
    C.亚非万隆会议         
    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 美国人谢伟思1972年2月在美国参议院谈到:“我认为我们在越南的卷入、我们坚持有必要遏制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仍基于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解;缺乏对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性质、以及对他们的领导人的意图的真正了解,我们确信他们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我想我们之所以陷人越南泥沼,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我们这种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庸人自扰的恐惧。”谢伟思的主要意思是
     [     ]
    A.应继续坚持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政策
    B.为了美国国家利益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中国侵略成性,反对尼克松访问中国
    D.美国陷入越战很大程度上是中国造成的
  • 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     ]
    A.布朗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
  •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下列不属于上海合作组织与欧盟区别的是 
    [     ]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     ]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  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胡锦涛发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演说

    温家宝出席根本哈根气候大会

    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上海合作组织反恐会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十二铜表法》
    (1)概括材料一,概述《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落《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英、美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