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1840年以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处在
    [     ]
    A.封建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期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末期
  • 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受阻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B.中国发达的商品经济
    C.中国老百姓爱国思想的自发抵制
    D.英国商品质量水平较低,难以吸引顾客
  • 下列各项内容中,哪项不是林则徐赴广州禁烟所采取的措施
    [     ]
    A.收缴鸦片
    B.要求外商保证不再进行鸦片走私
    C.禁止外商的一切贸易行动
    D.虎门销烟
  • 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发生于
    [     ]
    A.1842年
    B.1851年
    C.1853年
    D.1864年
  • 清政府是在谁的建议下设立新疆行省的
    [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曾纪泽
  • 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甲午”年指的是
    [     ]
    A.1840年
    B.1856年
    C.1894年
    D.1900年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始于
    [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D.武昌起义胜利后
  • 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中日战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D.新中国成立后
◎ 2011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言论中,反映了维新派思想主张的是
    [     ]
    A.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
  • 在“百日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竭力争取最终却投靠慈禧太后的卑鄙小人是
    [     ]
    A.荣禄
    B.翁同和
    C.袁世凯
    D.光绪帝
  • 近代中国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的思想解放风暴指的是
    [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指后来的三民主义中的
    [     ]
    A.民主
    B.民族
    C.民权
    D.民生
  • 下列哪一年是农历辛亥年
    [     ]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9年
  • 下列哪项不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成果
    [     ]
    A.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B.北洋政府被迫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
    C.北洋政府被迫罢免三个卖国贼
    D.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 中国共产党一大制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
    [     ]
    A.建立新中国
    B.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C.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D.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 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这地”指
    [     ]
    A.广州黄埔
    B.上海黄浦江
    C.日本东京
    D,江苏南京
  •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是
    [     ]
    A.先打孙传芳,再消灭吴佩孚,最后进攻张作霖
    B.先消灭吴佩孚,再消灭孙传芳,最后攻打张作霖
    C.先打张作霖,再消灭孙传芳,最后进攻吴佩孚
    D.三路同时冲击,一举歼灭
◎ 2011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的、党史上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事件是
    [     ]
    A.秋收起义的举行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井冈山胜利会师
  • 请按“九一八事变”后陷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城市
    ①沈阳②长春③滨江(哈尔滨)④龙江(齐齐哈尔)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 西安事变时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主张是
    [     ]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攘外必先安内
    C.反对内战,全面抗日
    D.消极剿共,积极抗日
  • 下列人物与重庆谈判无关的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蒋介石
    D.朱德
  •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采取的战术是
    [     ]
    A.运动战
    B.阵地战
    C.游击战
    D.蘑菇战
  • 1947年,率部挺进大别山,进行战略反攻的是
    [    ]
    A.林彪、罗荣桓
    B.陈毅、粟裕
    C.彭德怀、贺龙
    D.刘伯承、邓小平
  • 国民党政权覆亡的时间是
    [     ]
    A.1949年1月31日
    B.1949年4月21日
    C.1949年4月23日
    D.1949年9月29日
  • 阅读下列材料:
    1841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虽胜犹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亡图存,林则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以此口号为目的,李鸿章等人发起洋务运动,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民用企业;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维新变法,康有为在其译述《天演论》中提出了“自强保种”的口号。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朱德指挥了百团大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求和平,毛泽东、邓小平、王若飞抵渝和国民党代表谈判,史称“重庆谈判”。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不久便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共中央发动了辽沈、平津、渡江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请用你的火眼金睛将错误找出来并改正。
    例:错误1841年6月改正1840年6月
    (1)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4)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5)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6)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偿款借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律保护。
    ——《中国同盟会方略·对外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指什么?并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准备怎样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或三大革命有什么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是因为美国空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才取得的”
    你赞同上述哪个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1840年以来,中国屡次遭受列强侵略和欺侮,中华民族人民始终不渝地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请列举中华民族人民探索的实践及其结果,并分析其失败或成功的原因(举三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