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标准检测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据说是夏朝时的著名历史人物。下列有关夏朝历史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B.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C.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
    D.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禅让制代替了世袭制
  • 下列制度与西周无关的是
    [     ]
    A.奴隶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 一位商朝官员为母亲做寿,在此过程中不可能出现
    [     ]
    A.青铜器
    B.陶器
    C.铁器
    D.玉器
  • 随着世博会的盛大开幕,司母戊鼎成为河南馆展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亮点,代表中原文明迎接七千万游客的参观。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在世博会上向世人展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气势,展示了中华民族鼎盛时代的到来。那么,司母戊鼎是哪个朝代铸造的
    [     ]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 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2011年4月5日,都江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放水节开幕式,今年的放水节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的放水节,系列活动包括清明当天的开幕式、世界超模大赛开幕式、放水大典等。早在战国时期,李冰就在长江流域修建了都江堰。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防沙建筑②位于岷江中游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下图,该变法发生在
    [     ]
    A.①
    B.②
    C.③
    D.④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标准检测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
    [     ]
    A.金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 下图为上海世博会会徽,它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突显了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最早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 《论语》中所记载的是我国古代思想家______的言论
    [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 小明有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他在日记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学________卧薪尝胆,不学________纸上谈兵”横线上应填入的是
    [     ]
    A.晋文公、齐桓公
    B.勾践、齐桓公
    C.勾践、赵括
    D.晋文公、勾践
  •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标准检测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法家学派的是
    [     ]
    A.进行改革,依法治国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D.提倡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有时是为纪念历史上某位伟大人物而设定。在下图中,下列与屈原相关的食品是

    A

    B

    C

    D
    [     ]
    A.A
    B.B
    C.C
    D.D
  • 下列成语典故反映的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问鼎中原②道路以目③酒池肉林④围魏救赵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这是谁的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句话分别体现了他的什么教育主张或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旧贵族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国君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国日趋强盛。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和结果看,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便于记忆,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归纳材料一中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了变法取得了成功?你认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从这次变法中可得到什么启示?(任举一例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标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时期我国政治军事上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物鉴赏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一定能对下图中展示的三件文物有些了解。现在请你解读文物的相关历史信息如:文物名称、出土地区、用途或文物价值等。(要求至少列出两条)    
    (1)文物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物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物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