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鲁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的第一部分试题
  •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名名言出自
    [     ]
    A.赵树理
    B.郭沫若
    C.聂耳
    D.徐悲鸿
  •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巨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成为他一生的写照,他第一个发表白话小说抨击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这篇小说题为
    [     ]
    A.《狂人日记》
    B.《彷徨》
    C.《朝花夕拾》
    D.《祥林嫂》
  • 1949年9月,中国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规定《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     ]
    A.冼星海
    B.乔羽
    C.聂耳
    D.郭兰英
  • 话剧《屈原》中有一段“雷电颂”:“……发泄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借屈原之口说出了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的是
    [     ]
    A.鲁迅
    B.郭沫若
    C.茅盾
    D.沈从文
  • 我国著名作家丁玲的故乡是湖南省临澧县,但是2004年 丁玲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河北省涿鹿县温泉屯(丁玲称作暖水屯)却建有丁玲纪念馆。这缘于丁玲以这里的人物为原形创作出了优秀作品
    [    ]
    A.《母亲》
    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C.《莎菲母亲的日记》
    D.《梦珂》
  • 我国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开始和结束的朝代分别是
    [     ]
    A.隋朝、清朝
    B.唐朝、明朝
    C.隋朝、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唐朝、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2011年鲁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的第二部分试题
  •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文化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从
    [     ]
    A.京师大学堂设立开始
    B.辛亥革命开始
    C.新文化运动开始
    D.五四运动开始
  • 以下相关搭配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鲁迅——《孔乙己》
    B.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C.徐悲鸿——《愚公移山》
    D.聂耳——《黄河大合唱》
  •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这句名言出自
    [     ]
    A.侯德榜
    B.詹天佑
    C.严复
    D.魏源
  • 魏源和严复都是我国近代早期爱国的思想家,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     ]
    A.在列强入侵,国家危难时刻,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B.都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
    C.都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D.都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重要性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纯碱运不到中国来,许多民族工业被迫停产的主要原因是
    [     ]
    A.欧美各国将制造方法垄断起来,密不外传
    B.中国工业所需的纯碱完全依赖进口
    C.中国工业不发达,对碱的需求量小,因而纯碱在中国没有市场
    D.帝国主义封锁了中国各大港口
  • 魏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下面他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①参与了虎门销烟②目睹了英法联军火烧北京的圆明园③看到英国军舰在汉口江面航行④目睹日本人在重庆口岸开设工厂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 2011年鲁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面有关《海国图志》一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编者是魏源
    B.系统介绍了南洋各国的历史地理
    C.系统介绍了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D.编写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 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思想家是
    [     ]
    A.严复
    B.魏源
    C.毛泽东
    D.邓小平
  • 我国明清时期的教育制度下,学校编写教材的依据是
    [     ]
    A.三纲五常
    B.四书五经
    C.《奏定学堂章程》
    D.教学大纲
  •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其中有
    [     ]
    A.《小二黑结婚》
    B.《黄河大合唱》
    C.《呐喊》
    D.《东方红》
  • 创办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为
    [     ]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北京师范大学
    D.中国人民大学
  • 五四运动后,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神圣使命,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
    ①康有为②梁启超③鲁迅④徐悲鸿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阅读以下材料:
    1915年9月15日,从日本回国的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1916年将其改为《新青年》。同年,蔡元培从法国归来任北大校长并致力于改造北大,正式上任后的第8天,蔡即致函教育部,建议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两天后教育总长派令下达,《新青年》随陈独秀迁京,进驻北京大学。与北大文科的联手,使《新青年》得以保证思想的新锐,视野的开阔。
    ……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
    ……《狂人日记》的出场就像一把刀 子,一道闪电。“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这个被迫害包围的“狂人”的思想是不能被他的听众所接受的。他在明白了自己也曾参与吃人,现在轮到自己要被吃掉以后更加痛苦,最后绝望地喊出了“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引言中提到,这位被视为精神病人的“狂人”已治愈了他的狂病并且赴某地“候补”去了,暗示这痛苦的觉醒者已经回到他曾经深感恐惧的吃人的浊世中去了。
    (摘自鲁迅论坛姜洋个人专辑)
    请回答:
    (1)请你从材料中归纳出鲁迅先生这一时期的作品折射出怎样的思想火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举出两部鲁迅先生两部以上的这样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天演论》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最初发表于1893年。1895年严复开始翻译此书,未数月而脱稿,取名《天演论》。天演者,实即进化之谓也。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政治目的,就是用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反对顽固派的保守思想,向国人敲响祖国危亡的警钟。严复相信赫胥黎关于生物发展的规律,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为世界是一个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谁最强横有力,谁就是优胜者,谁就能生存, 否则就要灭亡。(摘自北方网)
    请回答:
    (1)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政治目的是什么?(友情提示:可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复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