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配套单元评估质量检测试卷1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 江南制造总局采用机器生产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因此,它的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江南制造总局的大权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根据材料指出江南制造总局的性质是
    [     ]
    A.带有封建性质的资本主义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带有近代性质的封建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19世纪70年代英人的《字林报》直率地说:“英国所养水陆军,专为保护及扩充工业起见,所费不赀。若以我英所向来制造之物,而令人皆能制造,以夺我利,是自作孽也。”这则材料如若真实,则可用来说明
    [     ]
    A.清朝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B.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C.中英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D.英国树立海上霸权的目的
  • “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蚕……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蚕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B.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
    C.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D.蚕茧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配套单元评估质量检测试卷11的第二部分试题
  • 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近代化转变的。这说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     ]
    A.深受外部的影响
    B.有继承地发展
    C.艰难曲折地发展
    D.在沉沦中上升
  •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得知后,寄出12包精选的“荣记湖丝”并一举获得金、银大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开始。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中国经济领先于世界
    B.中国传统手工业可以战胜西方机器大工业
    C.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中国传统手工业在国际竞争中有其自身优势
  • 与下表反映的变化情况相关的正确表述有
    ①该表说明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②列强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是客观因素 ③“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倡导起到推动作用④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变化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该时期的是
    ①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定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逐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期间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配套单元评估质量检测试卷11的第三部分试题
  • 拉开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的是张弼士:1892年在烟台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2010年7月 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下图)。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
    [     ]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果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
    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 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的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对此事件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英国商人企图利用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
    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
    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 1934年6月荣宗敬在一封信上说:“弟经营纺织业三十余年,困难未有甚于今日者。外厂竞争,农村破产,纱销呆滞,而所担负之统税、利息两项,年在千万以上。现状如斯,何能持久?”你从中能得到的信息符合史实的有
    ①外国资本操控市场②国民政府征收重税③农村手工业纷纷破产④民族工业空前艰难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 分析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1942~194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B.1942~1945年中国外贸受抗日战争的影响
    C.1945~1947年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来自美国
    D.1942~1947年中国外贸一直处于贸易顺差
  •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材料二  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表
    材料三  中国近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从第一时期三种资本所占的比重看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看,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与第一时期相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最高峰时段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