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配套阶段评估检测试卷1的第一部分试题
  • 在都城举行了宏大的册封仪式后(如下图),受封者率领军队、人民前往东方的封地,结果受到封地上的土著军队攻击,好不容易才将土著居民征服。接下来的首要工作是筑城,用来作为未来统治这个封地的基地。这是哪一时期的政治状况
    [     ]
    A.西汉初年
    B.周朝初年
    C.唐朝初年
    D.清朝初年
  • 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集簿》载: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材料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     ]
    A.“推恩令”彻底废除了分封制
    B.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C.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
    D.东海郡是当时最大的郡
  • 有一首童谣这样唱道:“隋唐制度集大成,中央官制有三省。尚书、中书、门下省,下有六部去分工。分相权,互牵制,君主专制有保障。”下列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B.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C.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互相牵制
    D.隋唐以后历朝都完全沿袭这种制度
  • 以下对我国古代三个朝代的叙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当时地方州县既没兵也没钱,“州郡遂日就困弱”,主要是朝廷集权太甚所致
    ②朝廷刚刚平定一场军阀叛乱,却又有更多的军阀割据一方,自任官吏,不供赋税,中央政府几乎有名无实
    ③立国之初,实行分封,后来发生了骨肉相残的叛乱事件,平乱后朝廷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这两项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
    A.提高了文人地位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建立了民主政治
  • 在暑期研究性学习中,张晓明读到一本讨论明初政治的书。该书在谈到某项制度的改变时写道:“明代政府经过这样的改变,一切大权就集中到皇帝手中。”这里所谓“制度的改变”是指
    [     ]
    A.皇帝废除中书省,可以直接指挥政务
    B.皇帝冻结门下省,诏令不需臣下审议
    C.设置行中书省,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D.任命掌握军权的总督或巡抚为行省长官
  • 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平等、法制的社会观念,而古老的中国则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和鲜明的等级尊卑秩序。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活方式上动与静的差别
    B.经营方式上开放与封闭的差别
    C.经济形态上商品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差别
    D.文化观念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
  • “梭伦和伯利克里所进行的改革,不仅促使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促进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材料中“新的统治形式”体现了
    [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民主政治
    D.联邦制
  • 公元216年的春天,来自希腊雅典的商人热卖亚在罗马街头经商时其商品和钱财被一群无赖哄抢,热卖亚立刻向法庭提出控诉。法庭很快将无赖严惩。法庭审理此案的依据是
    [     ]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万民法
    C.雅典城邦法令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配套阶段评估检测试卷1的第二部分试题
  •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
    [     ]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维护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的一定保护
  • 当今《百家讲坛》兴起明史热,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
    A.政权的更替
    B.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
    C.国力对比的变化
    D.文化途径的迥异
  • 英国的小约翰威尔斯在《1688年的全球史》中写道,1688年的最后两个月里,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巴洛克式的戏剧,剧中的男主角是两位国王,……宣言列举了詹姆士王朝的所有“罪恶和弊端”。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梭伦改革
    B.伯利克里改革
    C.光荣革命
    D.巴黎公社
  • 有学者认为:“共和就是‘大家共治,和平共生’,就是分权制衡与利益平衡。”下列内容符合这一标准的有
    ①颁布邦联条例②颁布1787年宪法
    ③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④建立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联邦党人要求
    [     ]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于当地时间2010年7月7日下午抵达法国首都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按1875年宪法的规定,法国议会可行使的权力是
    [     ]
    A.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
    B.有权任命内阁
    C.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
    D.众议院有权否决参议院的决议案
  •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这里所说的“奠基石”和“根”的主要内涵是
    ①共和制②联邦制③三权分立④黑人奴隶制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其中给天津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
    A.天津正式开埠通商
    B.开始创办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列强开始在天津至北京一线驻兵
    D.逐渐成为洋务运动的北方基地
  • 某同学喜欢阅读外国历史著作,一次在某外国历史著作中找到下面这张图片。请观察该图片,指出图中黑色阴影部分可能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形势图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配套阶段评估检测试卷1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江苏某地,考古工作者发现 了一枚铜币(正反面如下图),解读铜币上的文字,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货币的形状沿袭了传统货币形状②铸币的政权曾经统一了全国
    ③领导人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蚀④反映出“有钱同使”的平均主义思想
    [     ]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 下列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示地区曾经是太平天国的主要活动区域
    B.②④⑤三处通商口岸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开放的
    C.①②⑥三处通商口岸是鸦片战争时期开放的
    D.①③④三处通商口岸是甲午战争时期开放的
  • 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     ]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D.拥护清朝走向民主
  • 1900年6月17日《中外日报》以“歼厥渠魁说”为文章标题指责义和团“毁铁路,焚电局,割电线”,史学界对于义和团破坏铁路和电线一事有多种评价,其中属于文明史观与现代化史观的有
    ①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②仇视洋教的暴民运动
    ③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④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与“改变政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和谈“双十协定”签署在即,蒋介石作《大中华歌》:“战胜强权,复兴中华。……实现三民主义,建立富强康乐大中华。”其真实目的是
    [     ]
    A.继承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B.表达自己重建国家的构想
    C.玩弄政治骗术,坚持独裁
    D.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 1940年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发表新年社论:1940年的主要任务是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造、巩固与防卫鲁苏抗日根据地。为响应省委号召,这一年,山东军区广大军民
    [     ]
    A.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B.积极配合徐州会战,阻止日军进攻
    C.主动出击日军,拔掉敌人据点
    D.配合国民党开辟国外战场
  •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可以显示皇帝的威严。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两国的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两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各是什么?两者产生的共同影响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两种政治制度所具有的局限性,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民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此前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展示由日本士兵当时在南京所拍的原版照片(下图)。2009年12月12日,日本僧侣大东仁先生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16件文物史料,包括反映日军轰炸南京的报纸,遭日军屠杀的中国军民尸体照片。大东仁对记者说道:“僧侣要珍惜人的生命,日本人的生命珍贵,中国人的生命同样珍贵。是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我们要反省,历史证据对于反省历史非常重要。”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2012年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有一部片子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南京梦魇》,制片人是美国人郎恩?乔瑟夫,他曾经因拍摄《希特勒》而知名。《南京梦魇》的制作前后筹备近十年,从2005年初开始拍摄,从最初的120分钟版本到现在的77分钟版本,历经数十次修改。中文版制片人和配音是中央电视台的吴海燕。《南京梦魇》的拍摄得到了许多华侨的赞助,因为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的真实历史事件,历史的真实得到了还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那段历史。华侨们捐款就是为了使这部纪录片能够得到有效推广,使更多人能够看到和了解真相。另外,《南京梦魇》2007年也在日本上映。它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事件,有力地回击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叫嚣。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网
    材料四  2009年12月10日,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日本民主党代表团暨第十六次“长城计划”代表团。代表团由民主党国会议员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访问旨在加强两国政治家之间的对话,增进相互理解。“长城计划”活动是一项大型中日民间友好交流活动。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在巩固中日关系的民间感情基础,增进两国各界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
    (1)材料一、二中两位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材料三中的郎恩·乔瑟夫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南京梦魇》一事,你如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