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清末民初的新景观》的第一部分试题
  • 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可能被称呼为
    [     ]
    A.老爷
    B.先生
    C.大人
    D.陛下
  • 中山装和西服取代翎顶补服成为官员的礼服始于
    [     ]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
  • 中国近代开始改变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是在
    [     ]

    A.洋务运动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 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会要求别人称呼自己为
    [     ]
    A.老爷
    B.大人
    C.先生
    D.陛下
  • 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是
    [     ]
    A.西服
    B.旗袍
    C.中山装
    D.唐装
  • 下列行为违反了民国规定的是
    [     ]
    A、禁止缠足
    B、两人见面互相称君
    C、两人见面握手问好
    D、见面时行跪拜礼
  • “留头不留发”和“留发不留头”的斗争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民国时期
  • 照相术传入中国是在
    [    ]
    A.19世纪30年代后
    B.19世纪40年代后
    C.19世纪50年代后
    D.19世纪60年代后
  • 电影传入中国是在
    [     ]
    A.1895年
    B.1896年
    C.1905年
    D.1906年
  • 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是由于的传入
    ①照相②电视③电影④报纸的传入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011年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清末民初的新景观》的第二部分试题
  • 孙中山主张革除清朝“老爷”“大人”之类的官场称呼,主要是因为它
    [     ]
    A.不符合民主共和制度下人人平等的要求
    B.不能真实地反映官员的职务
    C.不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D.“先生”、“君”是我国固有的称呼
  • 长期在中国流行的跪拜礼被废除,因为这种礼仪
    [     ]
    A.野蛮粗暴
    B.复杂繁琐
    C.与西方差别太大
    D.有损人格
  • 下列哪种情况在民国成立后不会发生
    [     ]
    A.人们已经开始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B.一些妇女开始穿高领服装
    C.青年在照相馆照相留念
    D.人民抵制政府剪辫子,男子依然普遍留长辫
  • 以下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到照相馆照相
    B.在家中看电视
    C.到电影院看电影
    D.聚会时男士着西装
  • 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①坐轮船、火车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留影
    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合影
  • 小刚写了一篇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下列的情景:
    这是1915年的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男主人留着长辫,身着笔挺的中山装。他正在收听广播,广播中正在报道当时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的情况和五四运动的情况。女主人身着旗袍,穿着高跟鞋,正在沙发上打有线电话,约朋友下午一起去看获奖影片《渔光曲》。小天看过这篇文章后说小刚写错了。请你帮助小刚找出文章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4)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5)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国肇兴,五族共和,‘老爷’‘大人’之称久经淘汰,乃不谓公堂会审之时,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曾无一言相告诫。”无独有偶,家中雇佣的佣人仍然以“少爷”“老爷”“老太爷”称呼主人””。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民国”建立于哪一年?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最后结果怎样?
                                                                                    
    (2)“五族共和”的最主要的表现是什么?“大人”“老爷”的称呼最为流行是在哪个朝代?
                                                                                      
    (3)你认为上述材料说明了称谓改革中的什么问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剪辫令”,规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颁布之日起20天内一律剪去辫子,逾期不执行者,以违法论罪,于是革命军走上街头为群众剪辫子,全国立即掀起一股剪辫热潮,但也有一些守旧分子不愿剪辫,并扬言:“身体、头发、肌肤都是父母给的。头可断,发辫绝不可剪。”
    请回答:
    (1)孙中山下令剪辫对不对?为什么?
                                                                 
    (2)那些不剪辫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3)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 阅读下列材料:
    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盐商,专程从外地赶到南京,想看一看大总统的风采。见面的时候,孙中山正准备和他握手,他已放下手杖,跪下去恭恭敬敬地行起了三跪九叩大礼。孙中山先生连忙拉他起来,请他坐下,亲切地和他谈话……盐商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请回答:
    (1)孙中山对盐商的态度表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有了很大变化。你知道这种变化的原因吗?
                                                                                     
    (2)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是怎样改变愚昧落后的中国社会习俗的?
                                                                                       
◎ 2011年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清末民初的新景观》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社会习俗在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有
    ①女子缠足②男子剪掉辫子③穿翎顶补服④跪拜礼
    ⑤鞠躬、握手礼⑥“老爷”“大人”等称呼⑦“先生”“君”等称呼
    [     ]
    A.①②③④
    B.②⑤⑦
    C.③⑤⑥⑦
    D.①③⑤
  • 读下图,回答问题
                         
    穿龙袍的皇帝   穿官服的沈葆桢    一品文官的补子   穿长袍马褂的平民  穿中山装的孙中山
    (1)上面几幅图反映了,中国百姓的服饰开始打破等级界限,不再受国家禁令的约束。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2)服饰显示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的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你怎么看待学校规定在校期间必须统一穿校服这件事情。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断发易服到20世纪初随着清王朝的倒台,形成自发的群众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有的报纸指出,民国建立后政体、国体、官制、礼仪、历法、刑名、娱乐、住所的诸多变化,以服装的变化最迅速、最广泛。一时间“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警兴,堕马警灭,爱国唱兴,瓜子帽灭,爱华见兴,女儿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穿着打扮焕然一新。剪辫易服是在反封建思想指导下的风俗改良,不同于历代改元易服之举。历史上的变衣冠所变的是形制,不变的是伦理性和等级性,即使起自下层的农民起义也不例外,太平天国的“蓄发易服’,从衣冠上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别,与清政府并无二致。
    材料二: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用以维系封建等级制度的衣冠之治,由于它的不平等性也遭到取缔。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此种服制打破等级界限,不分尊卑贵贱,所以虽是官员的制服,但对生活权利的平等却起了表率的作用。真正结束衣冠伦理政治化观念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服装制作的四条原则,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这就使得人人须臾不可离身的服装,摆脱等级制度和政治伦理的干预,使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衣冠之治彻底解体,使着装与现代文明接轨,这是中国服装更的重大变革。
    材料三:自1840年美国殖民者用大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在很长的时间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们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中国男子脑后拖着的那根长长的发辫,感觉令人费解。一位亲身参加过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英国人伶俐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许多年里,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以至于在历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漫长时间之后,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一些欧洲国家的人还把梳辫子、穿古怪服装当成中国人的固有形象,到处张贴,作为去中国旅游的广告。
    材料四: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很难发现辫子的坏处。但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古老中国的大门在强力下被打开,由于中西方交通的发展,有了中西风俗的比较,最早开始与外国人接触或最早触及近代工业文明的某些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蓄辫是一种陋俗。男人脑后的这根大辫子犹如绳索捆绑了中国封建社会200多年,在世纪之交剪与不剪又成了革命与否的标志。
    请回答
    (1)描述一下辛亥革命前后官员的形象(包括着装、发式等),或画一幅形象图。
                                                                                   
    (2)和历史上的衣冠变化不同,辛亥革命后的服装,摆脱了“等级制度和政治伦理的干预”,谈谈你对这话的理解。
                                                                          
    (3)为什么说“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很难发现辫子的坏处”,在近代工业文明时代,“蓄辫是一种陋俗”?
                                                                            
    (4)你喜欢什么样的服饰?说出理由。
                                                                         
  • 清宣统帝溥仪退位后,住在紫禁城内,遗老遗少们仍然向他行跪拜礼。1913年元旦,袁世凯派大礼官朱启铃向溥仪拜年,溥仪身穿龙袍端坐中央,朱启铃走进殿门,遥遥向溥仪鞠了一躬,向前几步站定,再鞠一躬,走到溥仪宝座前,第三次鞠躬。然后,直立向溥仪致新年贺词。贺毕,清宫内务府大臣绍英走上台,在溥仪面前跪下,溥仪取出一份写好的答辞交给绍英,绍英站起来,向朱启铃宣读,读毕交给溥仪,朱启铃再鞠躬,然后离开。
    (1)结合材料,描绘一下,此时清末小朝廷内和民国政府内官员的不同形象(包括着装、发式、礼节等)或画一幅形象图。
                                                                                     
    (2)结合民国初年礼制改革的史实,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旧事物转变中的什么问题?类似的现象,在改革开放中是不是也存在?请举例说明。
                                                                                  
  • 照相技术是19世纪30年代在西方诞生,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的。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你能说说原因吗?
                                                                                
  • 有一部电影片断,以1872年的上海为拍摄背景,在这个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
    [     ]
    A、在火车上看《申报》
    B、在轮船上看由商务印书馆印制的《申报》
    C、在飞机上阅读《申报》上的新闻
    D、在家中阅读《申报》
  • 下列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19世纪40年代以后照相术传入我国
    B、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C、革除了官场中的“大人”“老爷”称呼,规定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君”
    D、穿西装的人遍及城乡各地
  • 以下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没有关系的是
    [     ]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颁布剪辫令
    C.倡导穿中山服
    D.戊戌变法

  • 阅读下列材料:
    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张彩照,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家报纸……妈妈还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呢!
    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
                                                                                         
    (2)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说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举出三种以上)
                                                                                            
    (3 )电信部门经常打出“千里”‘音’缘一线牵”的广告,请你作一项调查:当今人们快速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并举出各自的利弊。
                                                                                               
  • 近代中国的移风易俗改变了人民的生活状况,这是历史的进步,也给了我们以启示,请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急需改进的不良习俗、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