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人教版浙江省杭州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必修4)的第一部分试题
  • “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
    [     ]
    ① 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② 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 ③ 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④ 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朱熹建立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下列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
    [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别无他物
    B.万物皆备于我,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
    D.气者,理之依也
  • 近年来, “中国创造”“中国经验”“中国现象”“中国精神”“中国模式”等成了国际最流行词。流行词的变化发展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这表明人的意识
     [     ]
     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②需要借助语言外壳来表达 ③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④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

    ① 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②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 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这首《散步》诗蕴含的哲理是
    [     ]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与曲折的统一 ②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评价也不同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下图漫画启示我们
     
    [     ]
    A.认识事物取决于客观事物本事
    B.认识事物必须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其发展的趋势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构图上注重近、中、远景的处理,留有大片空白,形成生动又不乏严谨的结构,使山水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简约利落。这告诉我们 
    [     ]
    A.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B.实现创作主体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C.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否定是实现艺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D.恰当把握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实现艺术的整体优化
  •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进入预定的轨道表明
    [     ]

    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C.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造规律

  • 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     ]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2010-2011学年人教版浙江省杭州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必修4)的第二部分试题
  • 如同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遭到攻击一样,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出版也遭到猛烈的抨击,然而后来该书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书,该书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这说明
    [     ]
    A.真理具有反复性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认识具有无限性
    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2010年10月10日,3个“10“相连寓意十全十美。翻开老黄历,2010年10月10日这一张上清楚地标注着“黄道吉日,嫁娶则婚姻美满,3年得子”,如此好日子,结婚人多自然不在话下。这是
    [     ]
    A.事物联系的“人化”特点
    B.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特点
    D.肯定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 漫画《画靶》意在讽刺主人公

    [     ]

    A.违背真理的相对性
    B.忽视联系的条件性
    C.否认矛盾的客观性
    D.无视规律的普遍性
  • 公交一体化战略 
    [     ]
    A.符合统筹全局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公交运营效率
    B.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C.说明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新事物总是不可战胜的
    D.符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有助于人们辩证地看问题
  • 对于公交运营的调整,有的人拍手称快,因为不用赶到长途汽车站,直接在市区里坐上公交车就能实现;有的人却因站点调整而满腹牢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
    A.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
    B.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
    C.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
    D.各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
  •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创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族长写了四个字:“敢想敢为”。年轻人怀揣这四个字艰苦打拼,终有所成。这启示我们,要实现人生目标,必须 

    [     ]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继承传统、批判发展
    C.立足实践,不断创新
    D.尊重书本,尊重经验
  • 下列古诗中与漫画的哲理启示相一致的是
    [     ]
    A.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B.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有一高中学生到中国移动营业厅给手机充话费,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这位高中学生批评她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该营业员则回答:“我是为人民服务的,又不是为你服务的”。这个营业员的观点 
    [     ]
    A.是正确的,符合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B.是正确的,因为共性不能把个性的全部内容概括进去
    C.是错误的,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D.是错误的,看不到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 目前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材料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主观与客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2010-2011学年人教版浙江省杭州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必修4)的第三部分试题
  • 漫画《阅》告诫某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
    [     ]
    A.要明确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B.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C.要从整体着眼,解决局部问题,达到系统优化
    D.既要研究共性问题,更要解决个性问题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很多地方、单位和部门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重要理念予以始终坚持。下列说法有助于支持这一理念的有
    [     ]
    ①治乱安危存亡之本源,皆在人君之心  ②人心者,世俗之本也;世俗者,王运之本也 ③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④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刚刚过去的11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有网友将这一标题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材料表明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D.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的最大一笔个人捐资来自霍英东体育基金会,而这只是已故霍英东先生30多年来支持中国体育振兴的一个缩影。回答1~2题。
    1.“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对霍英东先生一生的高度评价。霍英东先生的一生表明
    [     ]
    A.金钱作为劳动报酬无法体现劳动者的人生价值
    B.在为社会做贡献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了统一
    C.人获得的金钱越多,其人生价值就越大
    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2.霍英东先生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而最大的传奇,莫过于他出身贫寒,从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起步,最终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一代名富。这表明
     [     ]
    A.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
    B.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客观条件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
    D.矛盾的对立面与统一面相互转化
  • 2010年杭州高级中学组织了丰富的学生活动,如举办迎新歌会比赛,观看江姐歌剧、读书交流活动,这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杭州有一座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命名的越剧文化主题公园,公园中的《梁祝·化蝶》舞台造型雕塑展示了传统越剧的文化魅力。关于《梁祝·化蝶》舞台造型雕塑,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们可以从文化产品中透视精神世界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造型雕塑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 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客运专线之一。科技创新撑起沪杭高铁速度。沪杭高铁研制采用了具有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道岔板技术,解决了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变换轨道的世界级难题。  此外,为保证动车安全运行,沪杭高铁是国内第一条实现安全保护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高速铁路,警务区、逃生通道、防抛网、安全监控设施等一次建成,体现了高铁建设的最新成果。对此有同学认为,我国高铁技术只有不受过去任何技术的影响,才能开发出自主创新技术。
    (1)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该同学的观点,谈谈你对创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沪杭高铁开通,助推长三角经济圈。实现了各主要城市的“同城”效应,加快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动。高铁的开通将使到达杭州的游客每天新增3.5万人。杭州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城市建设的文化元素,“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发育了,可脑袋还是小孩子的,很不协调。”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材料一: 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这样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
    (1)请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中的“不变之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请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我国如何实现“民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2010年1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出的“民意对于中国政府对外政策有多大影响力”这一问题时,温总理表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1)请谈谈“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一理念的价值定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案例反映了某地政府在理顺收入分配,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矛盾分析法,请根据示例对其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