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安徽省天长市铜城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这表明
    [     ]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B.当代社会人们都能享受到多彩的文化生活
    C.不同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辛勤劳动。志愿者通过参加世博会的服务和组织工作,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自身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     ]

    ①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2009年11月22日,湖南科技大学第三届科技创新成果展在科大北校电信路口隆重开展。科技成果展不仅有展板、实物,此次还增加了模型作品展览。展出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模板,设计新颖的模型引得同学们一片赞叹。这表明

    [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就是精神产品
    D.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
  • 首届大连旅游节暨婚庆博览会历时4天,于2010年3月29日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落下帷幕。近年来各类“博览会经济”的兴起为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体现了
    [     ]
    A.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
    B.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C.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D.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 我们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比较看重“实在”、“直来直去”、“实事求是”、“大恩不言谢”、“刀子嘴豆腐心”的价值。在西方,即使是朋友间也信奉“不批评、不抱怨”的价值。西方人对你的赞美之辞,你不必沾沾自喜,那很可能是他对你礼节性尊重的表示。这说明
    [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的交往方式的差异
    B.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C.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
    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差异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
    ①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9世纪照相技术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电影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20世纪中叶电视机的发明,使得电视连续剧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品种;电脑的出现,使网络语言兴盛一时;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主要说明

    [     ]

    A.文化发展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B.科技进步决定了文化的发展
    C.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促进
  • 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说明
     [     ]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通过于丹的解读,更多老百姓了解了《论语》。这说明

    [     ]

    ①电视文化比传统经典文化更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最受人民大众欢迎的是传统经典文化 ③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贴近人民群众,创新形式 ④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安徽省天长市铜城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

    A.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D.儒家思想的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
  • 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当你看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求你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政策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词中最准确表述的一组是
    [     ]
    A.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
    B.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
  • 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思想观念的变化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教育方式的变革
  • 针对目前台湾使用繁体字,大陆使用简体字的现状,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达成协议,两岸民间合编一本“中华大辞典”,把所有的字词、语汇都作一个比较陈列,以求两岸交流时有更多互动的基础。繁体、简体字都是汉字体系文字,都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都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这说明

    [     ]

    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地域特性 ②两岸人民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 ④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     ]

     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东施效颦;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圣火从水中被点燃,打破了“水火不相容,”的传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思路再次打破“纸”与“火”难以共存的传统,从而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共荣共生的理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     ] 

    A.打破常规的思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
    B.各民族文化在奥林匹克精神中逐渐消解差异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经过程
    D.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奥林匹克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在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怀,不畏强手、奋力拼搏的旺盛斗争力,奋力争光、勇于胜利的拼搏精神,团结合作、同心协力的集体意识,极大地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中表现出来的这些精神

    [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②为我们提供了投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精神.不具有普遍意义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 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和会徽。吉祥物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会徽则以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汉字是
    [     ]
    ①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这两块牌匾的内涵,主要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
    [     ]
    A.传统习俗
    B.传统思想
    C.传统建筑
    D.传统文艺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安徽省天长市铜城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吴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
    A.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特色,同时也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充分借鉴了现代卡通的表现方式,可爱而俏皮。“海宝”的设计
    [     ]
    A.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B.说明文化具有不稳定性
    C.说明艺术是主观想象的产物
    D.表明传统文化已不符合时代要求
  • 改革开放以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如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博客、月光族、啃老族、“躲猫猫”等。这一事实说明
    [     ]
    A.人类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人类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人类文化先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文化创新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发布。《规划》强调,要“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其所以强调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是因为文化创新
    [     ]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但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
    [     ]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②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D.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普遍,比:偏私)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     ]
    A.注重团结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B.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D.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 金融之危,文化之机。国际金融危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材料: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会紧缩物质需求,而对那些能够放松心情、舒缓情绪的文化产品有着强烈的消费愿望。而且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投入相对较小,创造的就业岗位却很可观,同时,如果能很好地输出文化,还可能改变出口产品的结构,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文化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文化产业能够表现出明显的“反经济周期调节性”。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其中的奥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美文化有明显的差异。饮食上,美国人追求流水线般的快餐文化,所以麦当劳大行其道,而中国人则讲究烹炸煎炒的厨房艺术,所以有了内涵深厚的八大菜系;交往上,美国人喜欢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而中国人则讲究含蓄隽永、话里有话;思维和行动上,美国人强调特立独行,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国人则注重团队的力量,往往舍弃个人来成就集体……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文化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年2月9日至2月2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举办。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目前,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对其加强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1)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陈旧,发展环境艰难。在一次《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上,某班同学对如何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甲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必须全面继承。
    乙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落后于时代,应丢掉这些历史包袱。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校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开展一次“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第一小组在图书馆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中国政府之所以将绣有长城的巨幅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的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第二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加强对长城的的保护,对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假如你是该班一位成员,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请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认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