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人教版河南省周口市淮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③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如果把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习惯于用刀叉吃饭。如果把刚刚出生的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抚养,那么他一定是说汉语并习惯于用筷子吃饭。这说明 
    [     ]
    A.文化素养不是遗传的,而是人类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
    B.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他所生活的家庭
    C.文化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
    D.文化素养是人与生俱来的
  • 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两者相互交融的是
    [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B.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一定能够发展
    C.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 众多学子对优秀文化经典的感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学生萌生了进一步触摸传统文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愿望,有的学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个别学生却兴趣并不太高,这是因为
    [     ]
    A.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
    D.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
  • 美国人能够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刻意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     ]
    A.文化差异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优劣
    B.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C.文化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
    D.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将
    [     ]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使我国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C.会失去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削弱民族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D.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对于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①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承认和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尊重不同民族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项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这在世代相传中基本未变。这说明传统文化
    [     ]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是凝固不变的 ④是不会消失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2010年是中国农历虎年。生活于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的早期人类将虎崇拜为神灵,中国的藏族,彝族以及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的许多国家,至今仍保留着虎图腾崇拜的遗迹。以上材料说明

    [     ]

    ①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 ④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 2010—2011学年人教版河南省周口市淮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     ]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 之所以要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
    [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
    [     ]
    ①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②没有认识到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 ③准确定位了文化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④错误地理解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有人认为,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
    [     ]
    A.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B.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文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逐步占据支配地位
  • 1861年,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够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物归还被劫的中国。”雨果的话代表了有良知的法国民众的声音。从人类正义的立场看
    [     ]
    ①改变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竞争秩序是归还被劫文物的关键 ②英法两国应与中国谈判解决流失在英法的上述文物的归属问题 ③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是尊重他国文化的起码准则 ④依国际法归还所劫文物是遵循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仅有汉族使用汉字 ③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 ④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是
    [     ]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 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     ]
    A.是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全面吸收了外来文化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文化合作是根本原因
◎ 2010—2011学年人教版河南省周口市淮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有人说,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所以应该培育中小学生的经济意识而不是民族精神。这种观点
    [     ]
    A.肯定了经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正确
    B.揭示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正确
    C.忽视了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错误
    D.抹杀了民族精神在教育中的作用,错误
  • 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     ]
    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
    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 有人写文指出:“人们一谈起爱国,往往会联想到金戈铁马,血洒疆场。实际上,在和平年代,爱国就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爱国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当前,在中国经济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之时,积极消费就是爱国。”这说明
    [     ]
    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C.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钱学森走了,留下了一位科学家对祖国赤诚的爱。他的一生,国为重,家为轻,他用毕生的情感、智慧和忠诚,写就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辉煌人生。你认为下列名言符合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的是
    [     ]
    ①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当前我国网瘾青少年高达l300多万,更糟糕的是网瘾已成为中国青少年犯罪的首要诱因。各地公安局、法院、少管所的调查显示,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增长了83%,其中70%左右的犯罪与网瘾相关。不良信息泛滥、暴力色情充斥的网络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首先要
    [     ]
    ①从源头上治本,关闭不良网站,肃清网络污染 ②加强政府职能,打击青少年犯罪 ③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培养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以此来抵御不良文化 ④加强文化建设,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产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 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

    [     ]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材料一: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谓“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密切相关。就现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国学也穿上“现代时装”,并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国学,推动国学发展,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学如此之“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目前,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共计554所,分布在88个国家(地区)。
    (2)我们应如何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目前我国在文化形态进出口交流中呈逆差之势,有关资料显示,文艺引进和派出每场收入比为
    10:1;出版类引进与输出比为6.84:1,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比为10.3:1,图书版权中国引进12516项,输出仅为81项,中外文化贸易额相差10倍之多。中国文化逆差正制约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3)某校高二同学决定围绕“文化逆差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请你说明确定这一研究课题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10年,我们共同经历了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2010年,我们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发射了“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当代中国,大力弘扬和培育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中华儿女责无旁贷。
    (2)辨析: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弘扬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