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文科)政治期末考试(必修4)的第一部分试题
  •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     ]

    A.文化背景差异不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B.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D.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
  • 自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 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表明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是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
    D.只有优秀文化才对人产生影响
  • 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文化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     ]

    A.文化塑造人生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
    D.文化力量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表明
    [     ]
    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

    [     ]

    ①民族性 ②多样性 ③交融性 ④独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英语在亚洲各国日渐流行。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这表明

    [     ]

    A.亚洲文化与世界文化日渐融合
    B.亚洲各国注重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D.亚洲各国注重抵御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
  •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     ]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文科)政治期末考试(必修4)的第二部分试题
  •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秀、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     ]

    A.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古诗、古语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思想,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现象说明

    [     ]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C.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 国家历来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是实践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某市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宗旨,扎实有效、持续不断地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得到千万市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极大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城市形象。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 

    [     ]

    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③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④把城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 在我国发行的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     ]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是

    [     ]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坚持“双百”方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C.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     ]

    A.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思想 
    B.朱熹的“理主动静”的思想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牛顿的“万有引力”的思想

  • 以下说法与漫画《落潮》(作者刘庆涛)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     ]

    A.恐惧归根到底源自内心的怯懦
    B.自信就能超越环境的限制
    C.无知则无畏,真正有知则有畏
    D.人往往自己把自己打倒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文科)政治期末考试(必修4)的第三部分试题
  •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王夫之的观点主张

    [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     ]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 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     ]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     ]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 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物是感觉的集合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由于它坚持了

    [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说明了

    [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
  • 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本题共30分)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以下是我国农业科技和农民科技素质的两段材料:
    材料一: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
    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材料二: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效果很差。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
    (1)材料一的表格(含注)反映我国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上表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发展农业科技和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角度,为什么要科学施肥而不能盲目施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创办于2002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节目,是一个彰显国家荣誉的人文活动。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以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重塑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为目标,该节目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从2002年到2009年,8场精神盛宴让人们为之悲喜动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节目向观众推出的80多位人物,有来自民间的人士,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睿智学者,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都以不平凡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敬佩。
    材料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通过实施建设文化大省战略,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1)结合材料一,“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对我们青年学生要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根据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广东应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