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文科)政治期中试卷(必修4)的第一部分试题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又是什么?”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总的看法。“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     ]
    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 钱学森带研究生,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核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这样安排学习顺序的哲学道理有
    [     ]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④不善于处理主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无法在科学上取得成就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2009年7月22日,全球约有3亿人左右有幸观测了三百年一遇的太阳和月亮演绎的古老、亲密拥抱--日全食。据此回答1~2题。
    1.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2.对于这次日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全球及我国许多的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
    [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文科)政治期中试卷(必修4)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②④⑥⑦
    D.⑤⑦⑧⑩
  • 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

    A、人与自然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贝多芬凭着对音乐的挚爱,凭着坚定信念与命运抗争,在完全失聪的状态下创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这主要表明

    [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意识活动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世纪里最新最重大的理论成果。这告诉我们
    [     ]
    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品质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③④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文科)政治期中试卷(必修4)的第三部分试题
  • 人的价值并不是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
    [     ]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 下列选项和漫画寓意相反的是
    [     ]
    A.存在即被感知
    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C.天地合而万物生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材料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观的。”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一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分析说明材料观点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近年来全世界自然灾害频繁,干旱,洪水,飓风,地震等极端天气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据此,有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人们只有服从它。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认识。
    材料二: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轨完工。青藏铁路是我国重点建设工程,在规划过程中,广大的建设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实地勘探,精密测绘,掌握了大量的有关地质、气候、生态等数据资料,为开工打下了基础。在建设过程中广大铁路建设者科学妥善处理了重大工程与高原环境保护的关系难题,始终把维护沿线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从开工至今,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在冻土工程技术领域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创造了数十万人次施工人员高原病“零死亡”的纪录,而且培育了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为内涵的青藏铁路精神,为青藏两省区乃至整个中国在新世纪实现经济腾飞,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塑与弘扬输送了新的动力。
    (1)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