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文科)政治期中试卷(必修4)的第一部分试题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领域越来越以时代的目光和世界的视野聚焦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为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问题”是当代哲学研究的“最实际的呼声”。哲学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主要表现在
    [     ]
    A.为解决各类“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B.为各项工作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C.推动具体科学不断发展
    D.接受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检验并丰富和发展
  • 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     ]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下列观点符合这一根本思想的是
    [     ]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 漫画中,支配该家长封锁电视机做法的思想基础是

    [     ]

    A.唯物主义世界观
    B.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C.形而上学世界观
    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可见
    [     ]
    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有属性 ③物质有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 ④物质既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都是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涵的哲理是
    [     ]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2010年9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家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
    ①人类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 ②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 有关专家分析,近年来舟曲城镇间内涝、泥石流的灾害性事件越来越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城镇发展过快。随着城镇的不断扩展,已经深入到地质高风险的区域,加上极端天气时间增加和各方重视不够,最终导致了灾难的发生。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     ]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泥石流的爆发与人们破坏森林植被,大量山体裸露,滞水能力降低有着密切关系。这告诉我们
    [     ]
    A.必须认清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联系的
    C.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D.人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规律
  • 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文科)政治期中试卷(必修4)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世界上并没有上帝,但是人们头脑中却有上帝的形象和观念。这说明
    [     ]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都是如实反映 ②意识可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 ③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 ④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这是因为
    [     ]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下令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却不能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实践具有

    [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转化性
    D.社会历史性
  •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国人对太空有着独特的情怀。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太空将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
    [     ]
    ①认识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充满深圳城市精神气质的“深圳观念”,指引和造就着今日深圳的辉煌。这表明
    [     ]
    ①观念能够给人和社会以巨大的影响 ②观念总是推动社会和人的进步与发展 ③实践是认识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回答1~2题。
    1.2010年10月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这说明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C.人的意识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的特点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2.探月卫星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中国的“嫦娥工程”就像一场永无止境、勇攀高峰的接力赛。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①认识推动实践不断发展 ②人类探索太空的实践是永无止境的 ③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④人类能够穷尽宇宙间的一切奥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吸烟有害健康”,人人皆知。多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害”人的祸首。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尼古丁只是引起吸烟者对香烟造成依赖的化学物质,因吸烟致死的人群大部分死于亚硝胺、苯荓芘引发的肺癌。这说明
    [     ]
    A.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B.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 2010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晚上出现了月食天象,北京天文馆对此做出了准确预测。天文专家介绍,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十五日,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初一,这与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之间的运动有关。月食的发生原因表明
    [     ]
    A.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
    B.事物的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是统一的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2010年7月18日,我国四川、广西等地相继出现“天坑”,直径从数米到几十米不等。其他国家如委内瑞拉也出现了一个直径30米的大“天坑”。由此引起网络上各类关于“地球末日”的猜想。产生这种猜想的错误原因是
    [     ]
    A.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B.没看到事物的偶然联系与非本质的联系
    C.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D.承认了人为事物的联系客观性
  • 在某市开展的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中,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践行低碳绿色生活。这体现了 
    [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C.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D.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 由于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说明

    [     ]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     ]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文科)政治期中试卷(必修4)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10年6月22日召开的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气候峰会认为:不断攀升的自然灾害数量加大了潜在损失的基数,也给保险业带来了无限商机。这说明
    [     ]
    ①事物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特定联系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双方同样具有特殊性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2010秋季开学以来,关于各地高中语文教材“大换血”的讨论甚是热闹,因其中涉及的鲁迅作品较多,被称为“鲁迅大撤退”。 对于鲁迅的“撤退”,外界观点可谓针锋相对。支持者认为新时期作家的作品更具当下价值,反对者则担心青少年在上语文课时缺失人文理想。这种争论反映了
    [     ]
    ①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 ②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客体的反映必然会有所不同 ③对同一事物不同人的意识具有主观选择性 ④不同认识的对立源于立场的根本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2010年9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宴会上强调: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这体现了
    [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B.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C.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矛盾双方相互包含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句话蕴含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下列关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矛盾的斗争性之中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矛盾的斗争性
  • 下列说法中蕴含的哲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
    A.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B.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C.只要遇到菠萝,盐也会发出甜蜜的味道
    D.当你用手指着别人时,别忘了有三个指头正对着你自己
  • 针对外国学者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的消息,中国气象局有关专家表示,人类目前还不具备预测“千年一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仅基于全球变暖的气候大背景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科学依据很不充分。“仅基于全球变暖的气候大背景就预测千年极寒”观点的不合理之处主要在于
    [     ]
    A.没有看到矛盾的普遍性
    B.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D.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2010年广州亚运的会徽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把跑道、五羊、“海上丝路,广州是起点”等代表着广州22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历史名城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和现代感。会徽的设计说明
    [     ]
    ①设计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创新设计必须坚持辨证的思维方法 ③会徽设计是一个感性形象,它是感性认识的产物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各国都以各具特色的展馆建筑演绎着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表明

    [     ]

    A.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D.事物内部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 材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生动而具体的实践,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得到了宝贵启示,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些重要经验和宝贵启示,对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一定要深刻认识和充分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1)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请你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出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情涌舟曲,奋力救灾。我国政府第一时间披露灾情真相,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救灾的文件和政策。在中央的统筹部署下,全国各地方、各有关部门尊重科学、顽强拼搏,同时又能力协作,从而提高了救灾实效。在救灾过程中,民政部门坚持优先保证重灾区,兼顾其它灾区的原则,从速调运、合理分配救灾物资;众多志愿者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在向世人证明:灾难兴邦,灾后重建虽然任务艰巨,但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2010年以来, G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重针对本省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加快改革和创新步伐,努力克服和解决经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经济运行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平稳发展的态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协调发展,G省召开了一次不同地区、各个级别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上,某干部针对如何协调发展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当前,困扰和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很多,如区域差异、城乡差异、贫富差异等问题。因此,各个地区要争取速度,最好用几年时间取得明显成效。省政府可以给各个地区限时间、定指标、定任务,发动群众打一场协调发展的速决战。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G省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该干部的发言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引发各界的关注和议论。其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一。以下是师生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让我们一起参与探究。
    【问题反思】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积30余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今天的中国教育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让人痛心疾首的问题,例如机械的应试教育、繁重的课业负担等等。
    (1)请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探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辨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2)有人认为,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减负一定能实现。请运用哲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法研究】
    自我省“五严”规定以来,学生的课余时间比以前多了很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仍然习惯于被动接受,习惯于坐而论道,习惯于安于现状。面对学习方法的变革,无所适从者有之,放任自流者有之,不得其门而入者有之……
    (3)请你为本校的自主学习状况调查表设计两个问卷调查题,并依据你所了解的学校和个人实际,就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哲学思考。
    自主学习状况调查表

    注:答题时只需写出类似于“例”的调查题目,不要填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