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人教版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第三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文科)政治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无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0年8月27日进行大会选举,张祖武同志当选无为县人民政府县长。 ②2010安徽无为首届棉花产业发展论坛专家组在我县考察棉花产业发展情况 ③无为三中举行第10届田径运动会,运动场上同学们青春勃发 ④为庆祝祖国60华诞,我校开展了“唱红歌.颂祖国”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④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奥巴马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并在胡锦涛主席为其安排的欢迎晚宴上,观赏了从商周青铜器到清代九桃瓶的七件文物,使奥巴马近距离体验中国历史的厚重。这说明
    [     ]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 儒家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在《劝学》中写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主要表明
    [     ]
    A.人的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D.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文化
  •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     ]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近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动漫作品,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动漫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应提高文化竞争力 ②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③借鉴吸收国外各种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④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
    [     ]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持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一个特点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存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     ]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改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 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     ]
    A.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 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
    A.社会科学素养
    B.自然科学素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人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表明

    [     ]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 2010—2011学年人教版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第三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文科)政治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冒着细雨前往革命老区上杭县,同干部群众跳着欢快的独具客家特色的“节节高舞”,喜迎新春。这主要体现了

    [     ]

    A.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中华传统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传统习俗是亘古不变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 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009年在中国举办“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是中俄双方继互办“国家年”之后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又一件大事。中俄双方在文化交流中要实现双赢,应该
    [     ]

    A.平等交流 和睦相处 认同外来文化
    B.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汲取外来文化
    C.求同存异 相互借鉴 维护文化多样
    D.取长补短 积极创新 弘扬传统文化

  • 2009年11月7日,湖南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启动。10000册崭新的书籍从湖南省110家新华书店中心门市开始了它们的“漂流之旅”。回答1-2题。
    1.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

    [     ]

    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
    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2.“读书月”的使命不但在于营造读书的氛围,还应教会人们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品尝快乐,把阅读变成“悦读”。阅读优秀书籍可以

    [     ]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培育健全人格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明末清初,晋西北高原一带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连年饥荒迫使无数山西难民背井离乡北上,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远的大草原逃荒,谓之“走西口”。这一走就走了300多年,它对内蒙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走西口”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旅游活动
    D.口语传播
  • 2010年2月24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某校开了一节课: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安全公益课《开学第一课》,通过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真正用知识守护生命。对此,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文化在时代发展中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是因为
    [     ]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     ]
    A.互联网
    B.电视
    C.口语
    D.手机短信
  • 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     ]
    A.传统经典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D.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     ]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 2010—2011学年人教版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第三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文科)政治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封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句诗可以体现

    [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     ]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 走向高度精神文明的人类社会应该建立“学习型社会”,应该成为“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     ]
    A.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B.实行高中义务教育
    C.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D.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 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认为,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
    A.世界文化的趋同才能化解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
    B.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才能根本上解决不同文明的冲突
    C.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
    D.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存在文明的冲突
  • 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8月13日至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工作进行部署。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
    [     ]
    A.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B.把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C.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D.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 宋朝理学家朱熹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经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 2010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2010年11月12日是广州亚运会开幕日。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 某地对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内容调查情况表
    材料二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接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监管不力,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学业.健康。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小国弱国对强势文化的扩张无能为力。而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的方式起而捍卫自已的文化,如法国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应如何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