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理科)政治期终考试(必修4)的第一部分试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 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③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④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总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这里的物质是指
    [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 哲学基本问题是
    [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指出,“水是世界的本原”。这是
    [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根本属性是______。
    [     ]
    A.联系、 运动
    B.运动、 客观实在性
    C.客观实在性 、联系
    D.客观实在性、 运动
  •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
    [     ]
    A.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D.认识主观世界和改造世界
  •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     ]
    A.人对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B.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的、必然的联系
    D.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瑞雪兆丰年”和“乌鸦叫丧,喜鹊叫喜”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都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是胡乱的联系
    B.都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联系观
    C.都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前者坚持了联系的观点,后者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 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在于

    [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世界的本质在于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矛盾的观点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下列说法中,与这首诗所体现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     ]

    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理科)政治期终考试(必修4)的第二部分试题
  •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强调了
    [     ]
    A.整体对部分的重要性  
    B.量变对质变的重要性
    C.运动对物质的重要性  
    D.共性对个性的重要性
  •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B.事物变化过程中循环往复不间断地过程
    C.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和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 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主要是看其
    [     ]
    A.是否是新出现的事物      
    B.是否是力量强大的事物
    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D.是否是成熟、完善的事物
  • 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是
    [     ]
    A.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强调: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舆论力量。这体现了什么哲理。
    [     ]
    A.题中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思想领导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我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正确的思想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发展     
    D.题中体现了我国政府履行文化职能
  • “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     ]
    ①事物的运动是有条件的 ②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③事物运动自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④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有
    [     ]
    A.画饼充饥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从哲学上看,这反映了
    [     ]
    A.事事有矛盾    
    B.时时有矛盾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在平面a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抽象思维是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来源
    D.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 哲学上说的“矛盾”是指
    [     ]
    A.说话做事前后不一  
    B.事物内部各方面互相排斥
    C.事物外部各方面互相斗争 
    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理科)政治期终考试(必修4)的第三部分试题
  •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物质决定意识
    D.规律是客观的
  • 和政府一直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B.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
    C.经济结构不调整,经济就不会长足发展,农民收入也不会增加
    D.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 时下,补钙广告布满银屏,给人以钙能预防和包治百病的错觉。而医学专家指出:“补钙要因人而异,且补充过度有害无益。”据此回答1——2题:
    1.“补钙要因人而异”,从哲学上讲就是要
    [     ]
    A.重视外因的作用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2.钙“补充过度有害无益”,启示我们要
    [      ]
    A.坚持适度原则  
    B.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增加量的积累  
    D.抓主要矛盾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里主要强调了
    [     ]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其重点是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
    [     ]
    A.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分清主流和支流
    C.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D.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
  •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又拉大了贫富差距。这一看法表明的哲理是
    [     ]
    A.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
    B.物是一分为二的,必须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C.南北差距拉大,国际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
    D.矛盾双方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告诉我们
    [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D.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简要说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基本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要从根本上改变中部地区的面貌,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艰苦努力,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要立足于自力更生,中部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要靠中部地区干部群众的自身努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内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我们应怎样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网络语言是汉语在网络环境下的变体,在网络语言中,病句、数字、符号、汉英杂糅表达方式成了正宗语言和网民的习惯用法,有的甚至走下网络,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新语言。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幽默等特点,应该走进大雅之堂。坦然接受它,是对语言规律的尊重;也有些人认为,它违背语言本身的发展规律,网络语言、词汇并无正确性和逻辑性可言,妨碍了我国语言文字的进一步规范和普及。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将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书面用语上,会影响到孩子的思维逻辑训练。
    (1)上述两种观点在思想方法上有什么共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