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一2011学年度人教版安徽省宿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政治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面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A.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
    B.开一家有地方特色的风味餐馆
    C.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
    D.参加村委会、居委会选举
  •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中国的象形文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仍在流行,通用并充满升级和活力的古老文字。这启示我们
    [     ]
    A.文字是自然产生的
    B.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语言文字
  • “嫦娥2号”探月卫星,于北京时间10月1日19点成功发射后,历经5天的太空旅程,于2010年10月6日11点40分顺利到达并进入周期约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我国随之拥有了第二颗月球卫星。这是继“嫦娥一号”后我国航天活动的又一个里程碑。“嫦娥2号”的发射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说明
    [     ]
    A.我国的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C.文化生产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亦会逐步在国民经济各方面进行推广应用,对于经济发展将带来牵引和推动作用。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这说明
    [     ]
    A.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当前,“载人航天精神”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化作我们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正激励着亿万人民昂然踏上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这表明
    [     ]
    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 《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中与此句包含相同文化生活的道理的是
    [     ]
    A.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处】《吕氏春秋·诚廉》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出处】《荀子·修身》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出处】《老子》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处】《论语·里仁》
  • 1987年,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其中一位长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     ]
    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生而有之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我们语言里的词汇在不断变化,一些新词不断产生,如“新新人类”、“酷呆了”、 “火星文”、“ 非主流”、“ 团购”、“人肉搜索”、“ 低碳” 、“文化生产力”等,而一些“老词”因逐渐变成为“古董”而日趋消亡,如“灯盏”、“蓑衣”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每一个词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程
    B.外国文化的强大冲击
    C.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日趋衰竭
    D.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 生肖邮票浓缩了丰厚的十二生肖文化,自在世界范围内发行后,广受世界各地的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2010年是虎年,中国邮政于2010年1月5日发行了《庚寅年》生肖邮票一套一枚,同时,加拿大、法国、新西兰等世界多国和地区也在中国农历新年之前陆续发行虎年生肖邮票。许多国家发行的生肖邮票设计新颖富有创意,具有不俗的观赏性对于其他国家发行中国的生肖邮票,我们应有的认识是

    [     ]

    A.这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与文化无关
    B.这样做表明中国的春节已成为世界节日
    C.这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这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引领世界文化的主流文化
◎ 2010一2011学年度人教版安徽省宿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政治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有平等的发展的权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
    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各国文化相互交融的原则
    D.各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
  • 2010年6月20日上午,以“聚焦民生,惠泽两岸”为主要议题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海峡厅举行。海峡论坛是两岸交往史上的创举,今年的论坛参加的民众更多,界别更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各界的大聚会,是两岸基层民众的大交流,更是两岸血脉亲情的大融合。据此回答1-2题。
    1.福建和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其中,对“文缘相承”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台湾文化继承了福建文化的优点
    B.福建文化与台湾文化相互传承、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C.两岸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文化同根
    D.台湾文化与福建文化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本届论坛的举办,对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②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③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某市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告诉我们:
    [     ]
    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要选择好书,好书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
    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能够最大限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 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结构,小至四合院,大至皇宫、皇城,都有一道墙,形成一种封闭自足、不待外求、自成一统的意蕴。且不论园林,就是四合院、宫殿,群体结构的屋与屋之间,总有很多“空”,有条件就一定要辅以亭池草木,显出实中之虚。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使人足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之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外向开放的。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
    [     ]
    A.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落后思想
    C.只有在继承中才能不断发展
    D.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中庸》、《论语》、《大学》、《老子》等在内的古文。有人认为,让孩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的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这一观点说明

    [     ]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辩证的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撰、修订了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级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之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

    [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的活动
    B.思想文化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统一
    D.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 “无论作诗文,或作画刻印,均需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对上述观点正确的理解是
    [     ]
    ①艺术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 ③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进行文化创新 ④文艺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0世纪20年代初,印度的甘地说:“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的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扬弃传统文化
    B.既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又不失本民族文化特色
    C.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具有不相容性
    D.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说明了

    [     ]

    A.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    
    D.文化创新的方法
◎ 2010一2011学年度人教版安徽省宿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政治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10年广州亚运的会徽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把跑道、五羊、“海上丝路,广州是起点”等代表着广州22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历史名城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和现代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反映了 
    [     ]
    A.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
    B.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用一种标识概括多样性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该标识的使用将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 二十四史足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官修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
    2550年,下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这说明:
    [     ]
    A.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中华文化需要不断地创新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 我国戏曲剧种繁多,北京有京剧,河南有豫剧,四川有川剧,广东有粤剧,上海有沪剧,浙江有越剧,山东有吕剧……这说明

    [     ]

    A.文化具有民族性
    B.文化具有区域性
    C.文化具有世界性
    D.文化具有继承性
  • 舞蹈是我国古代“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把以前的乐舞聚在一起分为雅俗两部,又收集了波斯.中亚诸民族和东亚邻邦的乐舞,共为七部。后来又增加为九部。这九部乐舞的名称分别是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唐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其中清乐和礼毕是南朝的旧乐,其他的乐舞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乐舞或域外乐舞。这一历史事实表明
    [     ]
    A.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比汉族发展得早
    B.中华民族的乐舞带有很强的包容性
    C.乐舞是从隋朝开始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
    D.乐舞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凝结起来.积淀起来的对祖国最深厚.最高尚的感情,培育了无数的爱国志士。从屈原的“虽九死亦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们的伟大思想和光辉实践都说明
    [     ]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③民族精神产生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中④以上这些名人的文化修养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纲要》指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迎接日益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挑战的需要。中学生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正确态度是
    [     ]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政府的事情,与我无关
    B.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弘扬者 、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C.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D.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
  •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体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渗透着古老东方民族的聪明和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传统文化既保留了其基本面貌,又以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融合了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逐步丰富和完善。
    材料二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那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和谐社会”与“大同社会”两种理想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谈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近年来,安徽各地纷纷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例如,2010年中国(亳州)“对酒当歌”酒文化论坛暨中国酒史与酒文化高端研讨会隆重举行,100多名国内外专家和知名酒企负责人参加论坛,纵论千年酒文化;2010年为期10天的安徽芜湖凤凰美食文化节特色小吃展开幕,来自北京的昆虫宴.云南竹筒香肉.新疆烤羊肉.洪泽湖大田螺.绍兴臭豆腐.泰国菠萝蜜等200种各地小吃,让市民大饱口福。2010年首届中国天柱山民俗文化节暨皖镇年货采购庙会在皖镇民俗风情园隆重举行,营造出一个集采购.娱乐.消费为一体的欢乐海洋,繁荣了市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安徽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节活动,对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安徽的软实力,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各地为什么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年十月,我国科学界两位大师---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中国“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相继去世,双星陨落,给我国科学界带来巨大损失。“我们要为国家争气!”这就是贝老留给中国科学界最后的遗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激励着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在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从两位科学巨匠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请回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