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理科模块阶段性测试题(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狭义上看,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
    ①到国储电脑城买电脑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古代四大发明  ④在岳麓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⑤受保护的千年古树 ⑥园林雕塑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及其产品。
    [     ]
    A.精神活动
    B.物质活动
    C.生产活动
    D.艺术活动
  • 唐卡是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兴起唐卡热,绘制和出售唐卡成为许多藏区老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唐卡热使这门长期深藏在寺院中的艺术在民间得到发扬传承。这说明
    [     ]
    A.商业化是继承传统文化和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B.对待传统文化,保护和开发通常是一对矛盾
    C.发展藏文化产业,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不利于保持藏民族特色
    D.发展藏文化产业,形成文化生产力,实现了开发和保护的双赢
  • 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文化是基础,政治和经济是文化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C.一定的政治、经济由一定的文化所决定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政治互不相关
  • 下关于文化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先进的文化对个人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凡是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四大发明、书画、击缶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精神。这说明
    [     ]
    A.文化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一定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能够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 优秀文化对人的成长的作用是
    [     ]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提高人的体质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 ⑤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同,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
    [     ]
    A.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对人的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D.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
  • 《光明日报》载文指出,牢记“两个务必”,弘扬优良传统,我们就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这表明
    [     ]
    A.文化影响着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B.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 之所以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和开展红色旅游实践活动,是因为
    [     ]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B.某些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C.文化场馆建得越多,人的文化素养就会越高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传承发展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所有的大学生都明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大学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使自己的人生闪闪发光。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因为
    [     ]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会自发形成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全部内容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的结果
  •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与帝国土义、封建主义文化性质根本不同的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中华文化获得发展。说明
    [     ]
    A.思想运动影响文化发展
    B.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影响文化的发展
    C.中国文化只有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才能焕发生机
    D.只有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才能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透过这些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     ]
    ①可以探索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渊源 ②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③可以感受几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④可以预测各民族未来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这是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
    [     ]
    ①对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确认 ②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保证本民族文化免受外来文化冲击的根本出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非典”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     ]
    A.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是人类所特有的
    C.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D.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在实践中产牛,又回归实践
  • 下列关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④理解、包容和吸收所有的外来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下列做法能体现出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
    A.全面继承,为我所用
    B.推倒重来,另起炉灶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

    [     ]

    A.社会实践
    B.交流与借鉴
    C.科技进步
    D.创作灵感
  • 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     ]

    A.多样性
    B.包容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 当前,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是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总保留着基本特征。这说明

    [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
    C.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
    D.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形式首次入选该项目。下列关于“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世界遗产分为三类,都对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C.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
    D.文化遗产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但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无意义
◎ 2010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理科模块阶段性测试题(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有人认为社会发展了文化自然就会发展。实际上文化的发展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它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     ]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思想运动 ④教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是
    ①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 ②亚运火炬传递 ③当今世界频繁的经济贸易往 ④大众传媒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     ]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琳琅满目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
    2008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据报道,广州将向全市的中小学校推广集体舞。有专家指出,集体舞不仅可以锻练身体,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优雅的气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小学生跳集体舞
    [     ]
    ①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根本途径 ④是对传统舞蹈的抛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文化创新是一个
    [     ]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③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④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当前,国际文化竞争日趋激烈,以变革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一种普遍意识和时代潮流。这是因为创新
    [     ]
    ①是一种超越,是一种变化 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③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句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在海外的华文学校中使用的是繁体字、注音符号,而大陆使用简体字、汉语拼音。目前,台湾与大陆达成一致--提倡使用简体字,但也不反对使用简体字。台湾与大陆所达成的共识说明
    [     ]
    A.汉字是连接两岸的精神纽带
    B.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C.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 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     ]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C.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 下列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B.宋、元、明时期延续了隋唐文化
    C.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D.明清之际,西方工业文明冲垮了古代中华文化
  • 根据有关规定,从2008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有利于
    [     ]
    ①弘扬中华文化 ②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③全面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④彰显民族文化魅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难道爱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这说明
    [     ]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有教授曾用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如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共此时”三字就很能体现广东文化的包容性与共时性。上述材料表明
    [     ]
    A. 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B.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文化具有区域性
    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人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其特征是
    [     ]
    A.源远流长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发源地不同
  •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他说:“这是我首次访问中国,我看到你们博大的国家,感到很兴奋。在上海这里,我看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高耸的塔楼,繁忙的街道……。同时我也急切地要看到向我们展现中国古老的古迹,明天和后天我要到北京去看雄伟壮丽的故宫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长城,这个国度既有丰富的历史,又有对未来憧憬的信念。”从奥巴马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

    A.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C.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D.中华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 2008年5月,广东四城市参与火炬传递。广州传递体现“云山珠水”的特点,深圳传递体现“经济特区”的特色,惠州传递体现“城中湖,湖中城”的特点,汕头传递线路体现滨海城市的特色。广东四城市火炬传递的特点不同,这种差异反映出
    [     ]
    A.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B.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D.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这是因为
    [     ]
    A.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中华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C.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D.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成
  • 在汶川抗震救灾中锤炼和升华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
    [     ]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支柱 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是指
    A.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民族性的统一
    C.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D.能吸收其他一切民族的文化
  • 下列成语或典故中能反映中华文化中自强不息精神的是
    A.同舟共济
    B.三顾茅庐
    C.舍生取义
    D.愚公移山
◎ 2010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理科模块阶段性测试题(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___本质是一致的。
    [     ]
    A.维护祖国统一
    B.爱社会主义
    C.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D.建设祖国、繁荣祖国
  •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在当代中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
    A.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 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贯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段话的内涵反映了民族精神是
    [     ]
    A.根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源头
    B.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和
    C.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
    D.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 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指出: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这说明
    [     ]
    A.科技已经超越政治、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B.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D.文化由政治、经济决定,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 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巧妙结合,是动和静的有机融合。其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是目前最有神韵的奥运会会徽。由此可见

    [     ]

    A.传统文化是该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
    B.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进行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在于专家的认可
    D.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繁荣的根本动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成为“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之一。代表委员们认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凝聚力之所在。而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很多文化遗产在人们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这说明
    [     ]
    A.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C.人的文化素养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语言强。”当今的全球“汉语热”与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密不可分。材料说明
    [     ]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强国首先就要强语言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汲取智慧。”这说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是

    [     ]

    A.不断创新的过程
    B.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
    C.学习外域文化的过程
    D.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在今天体现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之中,并与时俱进地增添了新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     ]
    A.稳定性并能因时而变
    B.民族性和渗透性
    C.民族性并能因时而变
    D.融合性和多变性
  • 融会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人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风格和特点,成为中西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     ]

    ①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②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重要性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重要性 ④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 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在战争期间被法、英、德联军劫掠并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强烈要求圆明园流失文物回国,反对强行拍卖这些文物的行为。广大人民的行为
    [     ]
    A.说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B.体现了以爱好和平为核心中华民族精神
    C.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表现
    D.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
  • “既然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那么,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这种观点
    [     ]
    ①是极其有害的 ②认为民族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③没有看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搞好经济建设 ④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开发航天技术的开始,科学家们指出,人造卫星上天以来的48年中,世界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多。从1993年到2003年,人类的知识翻了一番;2004年到2010年,人类知识将有“爆炸性”的突破;2011年到2020年,人类知识将比现在增加3至4倍,航天技术已经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生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     ]
     ①“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②建立学习型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③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优质教育 ④必须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搭建起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的平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吃饺子、贴对联,赏花灯流转,听爆竹声声,观龙狮贺岁,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新年――春节。尽管它历经几千年,但每一个中国人都醉心于这个节日。由此可见
    [     ]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B.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C.文化交流应尊重文化差异
    D.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 《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以来,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战胜一切困难。这表明
    [     ]
    A.优秀的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总是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B.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C.文化作品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推动社会的进步
    D.优秀文化作品会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35处、广东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
    [     ]
    A.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
    B.可以使我们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C.是一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体现
    D.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 由于不少地方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几近 “濒危”。现文化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
    [     ]
    A.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B.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B.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C.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D.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 岭南文化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自我更新,它自原有特质的基础上,又不断有新的内涵生发出来,又有新的因子在萌芽。新岭南文化就是广东在不断实践中的选择,并且将继续壮大。这表明
    [     ]
    A.新岭南文化是广东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
    B.改革开放是岭南文化的产物
    C.新岭南文化对广东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D.新岭南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发给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的贺信中指出:“广东省艺术节是我省最高水平的专业艺术表演盛会,是展示当代岭南文化优秀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审美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平台,在创造优秀作品和培养艺术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年由过去的“吃喝年”逐渐发展成为“休闲年”,“网上过年应运而生。“网上过年”在给人们提供新的过年方式的同时,也让传统习俗在高科技条件下找到了与年轻人的亲和点。这包括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
    A.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
    B.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C.只有利用网络,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
    D.“网上过年”已经取代了传统过年的方式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讲指出,我为我们中华民族这种越挫越奋的精神深深感动,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饱经忧患而愈益坚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下列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表述正确的是
    [      ]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精神至今深入人心。可见雷锋精神

    [     ]

    A.仍有现实意义
    B.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C.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D.是爱国主义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