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江苏省苏大附中高二第一学期政治期中试卷(必修四)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     ]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科学的统一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科学
  • 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揭示

    [     ]

    ①世界的本原 ②世界的状态 ③世界所处状态的原因 ④世界是否可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D.“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里的“物质”是指

    [     ]

    A.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 下列观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
    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B.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C.物质可以离开运动而存在
    D.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 面对当前的甲型H1N1流感、超级细菌等,专家表示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不必过于惊慌。这说明
    [     ]
    A.规律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B.规律是可以被改造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在人的掌控之中
    D.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 第十一届全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创作灵感来源于充 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五岳之首”--泰山,以拟人化的泰山石赋予吉祥的寓意。这说明
    [     ]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艺术作品是对原型审美的虚假反映 ③意识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 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 2009年7月22日上午,人们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的预测,观测了百年内最为壮观的日全食天象。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对日全食天象的准确预测,说明了
    [     ]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右边漫画《变调》的哲学寓意是
    [     ]
    A.思想要跟上变化的实际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D.想问题办事情要实事求是
  • 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 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社会性
◎ 2010-2011学年江苏省苏大附中高二第一学期政治期中试卷(必修四)的第二部分试题
  •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主要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永恒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 如果你把一个坏苹果留在一桶好苹果里,结果你将得到一桶烂苹果。”这就是坏苹果法则。“坏苹果法则”体现的哲理是
    [     ]
    A.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C.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
    D.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 2010年4月26日,福厦高铁客运正式建成通车,福州至厦门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福建的省会城市和厦门经济特区的一个结合,将会给海西带来更大的发展。这表明
    [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创造联系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     ]
    A.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可以转化的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的,真理是永恒的
  •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     ]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     ]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 2009 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第44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这三十年间,中美双方关系经历了从敌到友、到竞争对手,再到今天比较稳定与成熟。这主要表明
    [     ]
    A.斗争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B.同一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C.不同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D.同一矛盾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 右边的漫画主要体现了

    变废为宝
    [     ]
    A.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既克服又保留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C.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 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上,我国政府一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蕴涵的唯物论道理是
    [     ]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 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______的分歧。

    [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 2010-2011学年江苏省苏大附中高二第一学期政治期中试卷(必修四)的第三部分试题
  •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与本句话反映的哲理相同的诗句是
    [     ]
    A.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说明
    [     ]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 2009年 9月20日晚,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道德的力量》在北京举行。55位“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受到表彰。这次受表彰的模范无论是哪种类别都能体现道德模范的总体要求。这说明
    [     ]
    A.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统率着部分
    B.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由部分组成
    C.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通过外力作用实现的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员增效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青春永远不下岗”激励了无数下岗职工,他们纷纷开始第二次创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主要说明
    [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这说明
    [     ]
    A.人类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 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速度加快,沙尘暴次数增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因素所造成,其中,滥垦、滥牧、滥伐、滥挖、滥用水资源等“五滥”,使得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气候反常,灾害频繁,这种教训告诉我们
    [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人类的活动必定会给自然界造成灾难 ③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说明
    [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越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同志历来是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他指出:“应该充分地利用遗产,要批判地利用遗产。”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毛泽东坚持了
    [     ]
    ①辩证的否定观 ②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有一位家长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去池塘摸鱼。摸鱼前,他吩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弄出声,否则,鱼就会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有一天,儿子一个人去捉鱼,竟捉了半盆鱼。家长忙问怎么捉的。儿子说,您不是说一有声响,鱼就会往深处跑吗?所以,我就先在池塘中央挖了一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我只管摸鱼就是了。
    (1)上述故事体现了哪些辩证法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故事对我们的创新活动有哪些哲学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评析:态度决定一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发展过程
    思考:材料呈现的是党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体现了认识论哪些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国庆之后,水价上涨之声在各地纷纷响起,上调幅度少则几角多则一元不等。问及原因,有关部门列举出节约资源、企业亏损、国际接轨、引入外资等种种,“不能因为穷人喝不起水就不涨价”的说法亦引来质疑。某校高二同学注意到这一情况,组成探究小组开展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活动。 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对此次水价上涨,水企、居民、政府意见不一。
    (1)请运用人类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网民针对居民水价上涨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正方:较低的居民水价有利于保民生目标达成,但实际付出的是环境代价和人们的健康代价,应该涨价。反方:水作为生活必需品,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不可盲目一刀切,当前不应该涨价。
    (2)你是赞成正方还是反方观点?请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水、电、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调整中,都存在着如何兼顾市场规律与公益特征的问题。不是说一提涨价就不对,只是这样的价格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要谨慎、周全,体现对困难群众的关照和社会的公平。
    (3)请你为“体现对困难群众的关照和社会的公平”提两条可行性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