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人教版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邵东一中高二下学期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2009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免去周济的教育部部长职务,任命袁贵仁为教育部部长 ②某省发现的大片原始森林 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 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2010年8月3日,中国丹霞被第三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     ]

    A.精神的火炬
    B.情感的集中表达
    C.消除文化的差异重要载体
    D.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登上八达岭长城,奥巴马感叹:“长城太雄伟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可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每年的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     ]
    ①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 ②各种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2010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重庆主持召开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调研座谈会时强调,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因为
    [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鸟知道;是鸟先消失还是蛋先消失,你知道,我知道,只有鸟不知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 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这首诗之所以深深地打动中国人的心,一个重要文化原因是
    [     ]
    A.海峡两岸人民拥有共同的传统文化,具有共同的民族心理
    B.两岸都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两岸人民一致反对“台独”分裂主张
    D.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 关于民族文化,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
    B.世界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汇总
    C.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五彩缤纷
    D.民族特征越明显的文化越是先进的文化
  • 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关于两岸关系”时指出:“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说明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持久的
    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 “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C、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 “入乡随俗”表明了

    [     ]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 2010年人教版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邵东一中高二下学期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十一届全运会的吉祥物“泰山童子”的诞生使全球华人倍感亲切,从它的主体形象和吉祥纹样中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这表明
    [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仍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④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上海世博会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     ]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 2009年5月31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南京大学演讲时提及:两岸文化一点一滴都存在相似,我们属于同一个文化,这是凝聚两岸不可磨灭的力量源泉。这说明了
    [     ]

    A.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B.两岸人民有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
    C.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D.大陆和台湾已经实现了文化的同一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者发送短信来实现,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
    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
    C.网络等现代传媒正完全替代传统媒体
    D.现代传媒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
    [     ]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
    B.②③
    C.④
    D.①④
  •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

    ① 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 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 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 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是因为
    [     ]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走向高度精神文明的人类社会应该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     ]
    A.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B.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殊作用
    C.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D.“活到老,学到老”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5·12汶川大地震的灾难侵蚀人们心灵时,一首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抒发了情怀,激励了国人,唤起了希望。从文化生活角度,这体现了
    [     ]
    A.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 以即时、海量、互动为特征的网络文化正在兴起,其影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迅猛发展,证明了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思想运动
    D.教育
  • 《天鹅湖》、《蝴蝶夫人》、《海盗》等一些国外名剧让许多中国观众一饱眼福和耳福。而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也越来越热。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事例不胜枚举。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     ]
    ①文化交流与综合国力 ②文化传播与文化发展 ③大众传媒与文化发展 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010年人教版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邵东一中高二下学期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几年来,《人民日报》以固定的版面,中央电视台每天以固定的时段播放《永远的丰碑》,众多的媒体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报纸和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美国发起的伊拉克战争使西方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进入了更直接,更深层次的碰撞。美国在伊拉克战后竭力推行的“大中东民主计划”让忠于伊斯兰信仰的民众难以接受,美军占领伊拉克伤害了阿拉伯人的民族感情,接连发生的“虐俘”,“践踏《古兰经》”等事件更让广大穆斯林感到尊严受辱。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走上了用极端暴力手段抗击占领的道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     ]
    A.不同的文化必然导致冲突
    B.极端宗教往往导致极端的行为
    C.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反映了经济利益的对立
    D.忽视文化平等的原则往往导致文化歧视和政治僵局
  • 联想兼并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跨国并购的风险问题。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必经之路,但这注定也是一条艰险之路,因为在企业内部整合过程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即使是同一国家的企业之间互相并购,都有因为企业文化差异无法融合而失败的案例。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而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许多专家指出,跨国并购一定要考虑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的整合,否则,代价极大。之所以要重视文化整合,是因为
    [     ]
    A.企业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B.东西方企业的经营理念可以互补
    C.文化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
    D.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会深刻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世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     ]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
    [     ]
    A.传统习俗
    B.传统文艺
    C.传统建筑
    D.传统思想
  • 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     ]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     ]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有人认为:经济塔台文化唱戏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早已屡见不鲜。一项知识产权、一个著名品牌、一种电脑软件、一座科幻游乐园等,都是典型的经济文化现象。以上观点说明
    [     ]
    A.文化决定了经济的发展
    B.经济决定了文化的发展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经济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 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小国弱国对强势文化的扩张无能为力。而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的方式起而捍卫自已的文化,如法国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
    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活动,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活动,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文化创新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C、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