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高二第一学期政治单元检测(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 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涝涝。洪水图腾蚊龙,烈火架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至令仍为很多人所喜爱。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     ]
    ①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②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③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④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他说:“这是我首次访问中国,我看到你们博大的国家,感到很兴奋。在上海这里,我看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高耸的塔楼,繁忙的街道,……。同时我也急切的要看到向我们展现中国古老的古迹,明天和后天我要到北京去看雄伟壮丽的故宫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长城,这个国度既有丰富的历史,又有对未来憧憬的信念。”从奥巴马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
    A.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C.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D.中华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高二第一学期政治单元检测(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是我国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点。下列对这个特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是我国文化具有地域性的重要原因 ②文化的地域差异是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的根本原因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既相互融合又各有特色 ④不同地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 
    [     ]
    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③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原生态唱法”是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最大亮点和热点。观众从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陕北民歌中感受到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这表明
    [     ]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各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凸显民族的个性和特征,需要加以融合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各民族的文化都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闯关东》之所以吸引观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弘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于
    [     ]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②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③铸造民族之魂,回归传统文化 ④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高二第一学期政治单元检测(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十五分之一。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     ]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 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水》写到,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
  •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了天灾人祸,昂首挺胸地走到今天,因为中华民族拥有自强不息的意志和精神。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
    [     ]
    ①精神支柱 ②精神动力 ③民族之魂 ④精神火炬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吸收了往届奥运火炬的优点,又渗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火炬造型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得以更好传播。“祥云”的文化概念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北京奥运会火炬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的无穷魅力。
    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经历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神七”飞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超越、融合、共享”的奥运理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都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中华民族之魂。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华之魂的基本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