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海南省三亚市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理科)政治期末试题(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④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参加学雷锋精神活动 ③网上评议政府活动 ④参观历史博物馆 ⑤观看文艺演出 ⑥企业进行生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③④⑥
  • 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     ]
    A.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B.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C.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而言,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到GDP的约1/5。这说明
    [     ]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割舍不断的感情。上述歌词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     ]
    A.具有强制性
    B.潜移默化的
    C.深远持久的
    D.永远不变的
  • 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
    [     ]
    A.努力继承、发展、创造文化    
    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与情感的是 
    [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海南省三亚市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理科)政治期末试题(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2010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 
    [     ]
    A.是为了扬中华民族之名
    B.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C.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D.能够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
  • 生活中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
    [     ]
    ①商业贸易 ②家庭聚会 ③人口迁徙 ④电子网络 ⑤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 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运用
    B.广播的出现
    C.网络技术的推广   
    D.印刷媒体的推广
  • 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是因为
    [     ]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指的是
    [     ]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中华民族

    [     ]

    A.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共同的民族心理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性
    C.民族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海南省三亚市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理科)政治期末试题(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说明
    [     ]
    A.民族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世界文化的发展
    B.世界文化的繁荣以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为基础
    C.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D.有民族的文化,没有世界的文化
  •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在文化方面却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我国文化的
    [     ]
    A.区域特征   
    B.自然差异   
    C.社会差异   
    D.源远流长
  • 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_____的特点。
    [     ]
    ①源远流长 ②博大精深 ③求同存异 ④兼收并蓄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 中华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     ]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帅地位 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 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的话强调了
    [     ]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 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这说明
    [     ]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 “在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感情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根据以上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简述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中国热”,深入了解中国的愿望日益增强。2009年,中国文化节在海外多个国家举办,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重要窗口。诸多迹象已经表明,中国的文化产业在世界金融危机下,“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中国文化节的举办对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材料二: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通常有3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观点二认为,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观点三认为,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对外来文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人们看到,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我们的救灾应急机制更加健全,抢险救援更为有效。频繁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屡遭创伤和苦难,更让我们收获了战胜灾害的勇气和信心。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灾难程度不同,相同的是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中华民族精神又一次得到彰显和光大。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