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政治模块阶段性测试试题(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温家宝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这表明读书

    [     ]

    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
    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 “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
  • 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     ]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函
  • 北京奥运会场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     ]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 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     ]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B.美国人能正确看待中国文化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08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全国中小学生迎来史上最牛的一节课: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安全公益课《开学第一课》。通过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真正用“知识守护生命”。这表明
    [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文化在时代发展中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作家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中写道,“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这说明文化影响具有
    [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的特点
    D.积极主动的特点
  • 国务院规定从2008年开始,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公众节假日。把民族节日增设为公众节假日  
    [     ]
    A.有利于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
    B.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C.是发展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
    D.是对传统习俗的全面继承
  • 眼下网络风行一种称为“火星文”的语言,它杂糅了繁体字、错别字、中文偏旁、符号等,如“囧”字,可以代表郁闷、悲伤、无奈、无语、很好很强大等等意思。对“火星文”正确的态度是

    [     ]

    A.应予以取缔,因为它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不利于文化交流
    B.应大力推广,因为它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
    C.应正确引导,因为它是在特定区域里与特定对象交流时使用的工具
    D.应让其自生自灭,因为文化发展具有条件性和时代性
◎ 人教版高二政治模块阶段性测试试题(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这说明
    [     ]
    A.天才的灵感对文化创新十分重要
    B.天才灵感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C.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D.离开了生活实践一切便无从产生的
  • 中餐注重饮食搭配主菜相当丰富,而西餐注重享受饭后甜食必不可少。这表明
    [     ]
    A.饮食习惯是不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西方的饮食习惯比中国的饮食习惯科学
    C.饮食习惯的不同体现了文化背景的差异
    D.饮食习惯的不同导致了文化的多样性
  • 二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常常要面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不断的交汇与融合中见贤思齐是我们崇尚文化交流的理念。因此,我们

    [     ]

    A.应用优秀的外族文化取代本民族的文化
    B.要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应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 某陶瓷企业撇开建陶行业一味模仿欧美设计的惯常做法,大胆创新,将中国的书法、绘画艺 术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中,把中国文化元素导人产品,一举打开了国内外市场。这表明:
    [     ]
    A.传承中国文化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基础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能够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
    C.对外贸易是全球化背景下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
    D.含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优于欧美设计
  • 载人航天精神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正激励着亿万人民群众昂然踏上民族复兴伟业的新的征程。这是因为  
    [     ]
    A.文化作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不同民族的文化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D.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仁者爱仁”出自于《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上述材料
     [     ]
    A.体现思想意识是永恒的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相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D.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 近年来,一些作者往往只从书本中找题材,导致其文艺作品无市场,观众不爱看。这表明
    [     ]
    A.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应深入实践反映生活
    B.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C.深人生活就能创作出观众爱看的文艺作品
    D.判断优秀文艺作品的根本标准在于观众喜不喜欢
  •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特征,而且超越时代和国界,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这启示我们
    [     ]
    ①必须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 ②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要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形式、技巧,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_______的特点
    [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民族性
    D.多样性
  • 以即时、海量、互动为特征的网络文化正在兴起,其影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迅猛发展,证明了________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
    A.社会制度
    B.科学技术
    C.思想运动
    D.文化教育
◎ 人教版高二政治模块阶段性测试试题(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08年9月25日,百老汇现代摇滚音乐《阿依达》隆重登陆上海美琪大戏院。“《阿依达》是什么?在中国,它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英国,它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把相关的内容放到埃及,它就是《阿依达》。”这说明  
    [     ]
    A.各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B.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C.各国文化是一样的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及海外的华文学校中使用的是繁体字、注音符号,而大陆使用简体字、汉语拼音。目前,台湾与大陆达成一致——提倡使用简体字,但也不反对使用繁体字。台湾与大陆所达成的共识说明: 

    [     ]

    ①中华文化是连接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②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全国2.2亿中小学生将继续通过收看视频节目的方式,共上《开学第一课》,并以主题班会的辅助形式,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爱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爱国主义
    [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②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可以直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④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千人共诵《论语》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孔子的经典名句作为奥运会的迎宾语,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  
    [     ]
    A.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C.文化能够为奥运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D.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消除文化差异
  • 荀子在《劝学篇》的首句即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中国教育的开山始祖、至圣先师孔子教导人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告诉我们
    [     ]
    ①应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②学习应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第一需要” ③活到老.学到老应成为人生的境界 ④每个人都必须掌握所有的科学知识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
     ①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日益增多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④国务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 ⑤受增城市政府保护的挂绿荔枝树 ⑥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④
  • 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对传统习俗应这样理解
    [     ]
    ①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习俗是应该抛弃的文化糟粕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清辉悄洒何悠悠,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敬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

    [     ]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
    C.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最重要标志
    D.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     ]

     ①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材料一:江苏某地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变化状况
    材料二:根据国际经验,如果人均GDP达到l600美元,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0%。目前江苏人均
    GDP为3000多美元,而居民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仪占7.33%。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江苏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08。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全民一心,共同抗灾!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温暖;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相助;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圣火遭受屈辱,我们义无返顾;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劈山开路。 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和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