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测试卷(必修4)的第一部分试题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
  • 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     ]
  • 哲学中的“物质”是对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     ]
  •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在规律面前时是无能为力的。
     [     ]
  •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     ]
  •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     ]
  • 虽然人为事物呈现出“人化”的特点,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     ]
  •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     ]
  •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     ]
  •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     ]
  •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公报中,近年来在中央重要文件中几乎从未缺席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没有被写入。取而代之的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表明
    [     ]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旧事物的质变就是新事物
    C.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变幻不定的过程
  • 庄子和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固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属于

    [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
  • 对上述两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漫画一:高考在即                                                      漫画二:风动幡动              
    [     ]
    ①两幅漫画都警示人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②两幅漫画都说明人们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漫画一反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漫画二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 ④漫画一认为客观精神决定一切,漫画二认为主观精神是世界本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

    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C.“事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测试卷(必修4)的第二部分试题
  •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摘自冯梦龙《古今谭概》)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     ]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D.意识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
  •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 广州亚运会吉祥物的创意来源于“五羊传说”,原形取自五羊雕像,以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组合成一个主体形象“乐羊羊”。“乐羊羊”表达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对亚洲人民的美好祝愿: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对“乐羊羊”的诞生,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乐羊羊”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艺术创新必须坚持引进与输出的统一 ③“乐羊羊”来源于艺术家的灵感和创意 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北京时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探索外太空的雄伟计划正在稳步前进。嫦娥二号将让其2013年登陆月球的目标更进一步。回答1-2题。
    1.月球自古被人称为“玉轮”、“桂宫”,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
    [     ]
    A.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嫦娥二号将使用超高分辨率的摄像机为嫦娥三号拍摄预计着陆点的环境,并对月球表面和周围的空间环境进行分析。把我们对月球的认识带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月球还蕴藏着众多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示。这表明
    [     ]
    A.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
    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C.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画出了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④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一个略带幽默、外形象中国传统汉字“人”的兰色小孩。取名“海宝”意为“四海之宝”。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过程,意味着

    [     ]

    A.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人的意识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D.设计者的感受完全是主观形成
  •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     ]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 “吸烟有害健康”,人人皆知。多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害”人的祸首,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尼古丁只是引起吸烟者对香烟造成依赖的化学物质,因吸烟致死的人群大部分死于亚硝胺、苯并芘引发的肺癌。这说明
    [     ]
    A.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B.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C.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专家指出,全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当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世人还在为地震困扰。这告诉我们
    [     ]
    ①有些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预知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④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骑脚踏车和游泳,虽然自己理论上能讲得很清楚,但如果没有去尝试,还是不会骑,不会游。这告诉我们 
    [     ]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人的认识县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 最近网络上一句“我爸是李刚”持续发酵,作为“官二代”当事人的骄妄蛮横刺痛了公众的神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时也激起大众的强烈义愤,党和政府迅速作出反应,依法从严查处。以上材料体现了
    [     ]
    ①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矛盾双方的转化时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下列哪项不属于我们从这个事例中得到的启示

    [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保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这段话说明:
    [     ]
    A.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之中
    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测试卷(必修4)的第三部分试题
  • 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盒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钻出许多豆子。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 ②要正视前进道路的曲折性 ③把握人生机遇是必然的 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与“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     ]
    A.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人倡议:生活从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感恩抓起,文明从说话礼仪抓起。与此倡议反映的哲理相似的有

    [     ]

    ①奢糜之始,危亡之渐 ②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③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 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今年以来,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过程中,民生问题被置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重大问题都得到了高度关注。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D.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 下列成语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是

    [     ]

    A.标本兼治
    B.釜底抽薪
    C.居安思危
    D.金无足赤
  • “打蛇打七寸”,“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一说法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要善于统筹兼顾,把握主流
    C.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 2010年2月9日,《日本新华侨报》刊文说,当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初呈复苏景气之际,全球欣慰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中国。中国经济在2009年的表现给深受危机困扰的人们带来了暖意,“中国红利”这个鲜活的词汇蹦跳而出。有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今后十年都可能是中国的“牛年”——全球吃定日渐丰盈的“中国红利”。全球吃定“中国红利”体现了辩证法的______哲理。 
    [     ]
    A.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 中俄只有相互信任、坦诚相待,才能不断深化两国政治关系;只有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能在合作中获得最大收益,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互为支撑,才能有效维护各自根本利益;只有求同存异、友好协商,才能保证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这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有

    [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六十一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一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一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一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新中国六十一年的历程体现

    [     ]

    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C.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D.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2010年9月13日,美国国会93名众议员联名签署信函,敦促民主党人采取行动,针对中国汇率政策采取强硬立场,一时中美贸易烽烟四起。对此有专家指出,中美之间的贸易“合则两利,分则两弊。”这一观点体现了
    [     ]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相对的,统一是绝对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承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是我们解决矛盾的关键
    D.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方法
  • 黑格尔说:花朵开放时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当结果的时候,人们又认为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了花朵。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互相排斥。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构成整体的生命。下列观点对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B.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C.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学会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D.辩证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2008年南方14省的冰雪灾害,2009年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华南、西南各省的严重旱灾,2010年8月8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等等。还有局部的风灾、雹灾、虫灾、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草原火灾等,几乎每年都有发生。这些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为更好地防灾减灾,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必要的应急知识,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结合材料,请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应对频繁自然灾害的侵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制度性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以实现第3次华丽转身。对此,有专家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做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 有人认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
    请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2008年11月5日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2010年中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请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这次央行加息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