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政治期中形成性测试卷(必修三)的第一部分试题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不可知论与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③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 ④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②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世界万物的共同属性 ④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任何哲学都是

    [     ]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 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     ]
    A.闻鸡起舞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
  •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     ]
    A.阶级性
    B.反思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 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     ]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④知是行之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政治期中形成性测试卷(必修三)的第二部分试题
  • 有人说:“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     ]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
    C.支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道”.“理”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注重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     ]
    A.事物是永恒变化发展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
    D.民族构成世界,世界离不开民族
  • 有人大代表将城市和农村比喻为人的两条腿。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就要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花开花落各有时”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达到“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秋来不相关。”表明  
    [     ]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C.规律是可以利用和创造的
    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观赏京剧可以根据脸谱区分不同的角色,根据不同的唱腔辨别不同的流派。这表明
    [     ]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物的根据
  • 2008年奥运会奖牌在传统的金属牌上镶嵌了中华美玉,“金镶玉”这一创造性的做法启示我们在处理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上,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我为主。这体现了
    [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其中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
    A.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B.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成功
  • 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的觉得很委屈:“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要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贼却对他说:“别嚷了,我走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基础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政治期中形成性测试卷(必修三)的第三部分试题
  •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C.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它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财富精神,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     ]
    A.意识不受物质的影响
    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 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_____哲理
    [     ]
     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 ⑵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⑶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⑷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
    A.⑴⑵⑶
    B.⑴⑵
    C.⑴
    D.⑴⑶
  • 下列俗语中,与“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C.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光明网载文强调,在入党的结构和比例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因为
    [     ]
    A.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B.从实际出发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C.事物之间毫无共性可言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 材料一.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直接海运.空运.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启动。过
    30年的努力,两岸直接“三通”终于基本实现,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这将大大便利于两岸同胞的往来和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两岸和平与统一。
    材料二.十七大报告提出,党和国家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福建省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可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立足祖国统一大局的战略构想。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说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传说鲧.禹父子治水成败在于“堵”“疏”之别。我国数千年的治水实践证明:“堵”.“疏”都是重要的治水之策。应根据江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全面研究.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顺应自然”.“因势利导”,辨证施治。材料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仍然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材料二:《通知》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循环经济为重点,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抓出成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方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户籍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农民市民化的严重阻碍,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早在1992年,国家就成立户籍制度改革文件起草小组。然而,10多年过去了,国内户籍改革总体进展依然缓慢。但今年以来,从高层表态,到国家层面政策制定,再到各地陆续出台破冰新政,中国户籍改革正蓄势待发,或将进入全面改革阶段。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如何正确看待户籍制度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