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多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这说明

    [     ]

    ①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
    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
    ④没有文化人们已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指出,2008年广东省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经营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把文化大省作为发展目标是因为

    [     ]

    ①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健康、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社会发展应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和谐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从2008年开始,包括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民族节日都成为法定假日。我们之所以要庆祝民族节日是因为

    [     ]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针对西方媒体就西藏“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失实偏颇报道,中国学生创建“反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网站曝光涉嫌虚假偏颇报道的多则新闻、图片及视频截图,这些图片及新闻的著名视频网站  Youtube和留园网等引起广泛关注。“反CNN”网站的产生、发展和带来的影响表明

    [     ]

    A、旧媒体已经自然而然地消失
    B、大众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C、网络已经取代报纸、广播等方式
    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

    [     ]

    A、商人贸易活动
    B、教育活动
    C、人口迁徒
    D、大众传媒
  • 在日渐清晰的事实面前和海内外网民强大舆论的压力之下,3月23日,德国RTL(卢森堡广播电视公司)电视台网站发表声明,承认其有关西藏的报道出现失实,并表示遗憾。但除此之外,我们并没有看到其他媒体的态度。从文化生活角度可以看出,在人们的文化素养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

    A、社会科学素养
    B、自然科学素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附捐邮票发行后,许多地区的市民出现了排队竞相购买的场面。通过调查发现,想当多数人并不是出于投资的目的,而是出于支援灾区的目的来主动积极地参与这次文化活动的。这说明
    [     ]
    A、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并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积极主动地选择接受健康有益文化熏陶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
    D、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以下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

    A、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B、参观军事博物馆
    C、到电脑城买电脑
    D、农民种田
  •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影响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任何民族物质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
    ④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句话主要揭示了
    [     ]
    A、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B、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我国成为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与此同时,印度、日本也都公布了自己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各国竞相发展航天技术说明
    [     ]
    A、航天技术能够提高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B、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太空技术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C、各国在争当世界第三宇航大国
    D、航天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
◎ 2010-201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以下关于文化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文化对个人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凡是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 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了

    [     ]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
  • 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

    [     ]

    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
    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
  • 2008年10月10日,“法国文化年”在北京拉开序幕。“法国文化年”以“浪漫、创新而又以人为本”为主题,在中国各地陆续举办了百余项活动。中法文化合作与交流的经济意义是

    [     ]

    A、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两国文化的发展
    B、巩固了两国全面建设伙伴关系,增强了两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C、必将带动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技术、资源互补
    D、促进两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 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

    [     ]

    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人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是因为

    [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各国政府正在大规模破坏文化遗产
    ③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各种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⑤各国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     ]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 下列文化传播方式中对文化交流起直接作用的是

    [     ]

    A、商业贸易活动
    B、汉代“丝绸之路”
    C、人口迁徙
    D、教育,特别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
  • 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经过日本传入的。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美潮。这说明

    [     ]

    A、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发展根本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今天的日本文化已经落后美国文化
    D、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
  • 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

    [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 正是日本“右倾化”的文化恶化了中日关系,并最终会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严重影响。这说明
    [     ]
    A、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着根本冲突
    B、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决定两国政治分岐不可调和
    C、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D、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 2010-201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
    [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 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定居了几十年,但到了晚年还是有叶落归根的思想。这表明

    [     ]

    A、中国人在海外住不惯
    B、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受别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C、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后就固定不变了
    D、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谈到对文化的感悟时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表明

    [     ]

    A、文化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B、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世界文化的发展应该走向一体化
    D、不同民族的文化应该“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 海外华人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大,但海外的华人对春节都非常重视,过得热烈,因为

    [     ]

    A、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庆祝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春节只是中国人的节日
    C、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D、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国家的发展道路影响深刻
  • 故宫、泰姬陵、巴特农神庙、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们的不同建筑艺术风格体现了

    [     ]

    A、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B、建筑文化的的社会性
    C、建筑文化的同化性
    D、建筑文化的积极作用
  •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文化都受到了冲击,但经济全球化无法也不可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这是因为

    [     ]

    A、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B、经济全球化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保证
    C、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 广东潮汕人有“放生积善”习俗,即买一些活的乌龟、鲤鱼、青蛙等野生动物放归大自然。这一习俗源于佛教,佛教在潮汕地区长期盛传养成了潮汕人崇尚善举,珍重生灵的精神风貌。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     ]

    A、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
    B、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 2007年9月28日,为纪念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58周年,山东曲阜和台湾台北、台南同时举行盛大的祭孔活动,韩国、日本、德国等世界各地的孔庙也按照传统祭孔时间、仪式举行活动。据统计,世界各地孔庙“文庙”有1300多座,每年孔子诞辰日拜祭者络绎不绝。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继承了周代以前的文明,又在百家争鸣中得以丰富,后世儒家又对儒、释(佛)、道三者的精华进行了整合,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得到不断丰富发展。儒家思想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德治爱民”的治国理念、“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和合人文精神等,至今仍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个人道德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几位同学相约游览泰山,看到沿途的崖刻和寺庙建筑等文物、古迹,有人不禁吟诵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同学们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材料二: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一幅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数余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在国外华人开的餐馆里,经常可以看到古色古香、铁笔银钩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尽管已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人还是喜欢喝乌龙茶,习惯于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7年12月圣诞节来临之际,来自国内一些名牌高校的10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圣诞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针对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的现象,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辩论会,正方主张“抵制洋节”,反方主张“引进洋节”。
    请你参与其中一方进行辩论,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意思是说,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或“融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
    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的主旨发言中指出,承认不同但是要“和”。这种“和而不同”的思想,将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道路。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正确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