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这是在强调

    [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C、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下列与成语“指鹿为马”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     ]

    A、郑人买履
    B、围魏救赵
    C、揠苗助长
    D、邯郸学步
  •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神创论”仍然有支持者。这是因为

    [     ]

    A、唯心主义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B、客观世界存在大量未知领域和不解之谜
    C、唯心主义能有效地解释世界
    D、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
  •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运动的主体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精神”。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     ]

    A、主观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唯心主义
    C、唯心主义、相对主义、二元论
    D、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二元论
  • 教育应当及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赞美、鼓励和尊重,可以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由此可见

    [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谚语“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体现的哲理是

    [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将扩至约1.28亿人。专家认为中国的扶贫应当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蕴含的哲理是

    [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要从当前的实际,而不是从过去和未来的实际出发
    D、只有适当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 过分拔高道德典型,会出现“捧杀式”的失真;过分夸大偶然负面事件,则会出现“捧杀式”的粗暴。可见,新闻报道应当坚持

    [     ]

    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③尊重事实原貌与改造相结合
    ④进行正面报道,反对负面报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一次,爱迪生发明了一架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以加快国会的工作。一位议员告诉他,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时慢慢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这表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饥饿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动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这主要表明

    [     ]

    A、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崇高追求
    B、人们总是在原有理想实现后产生新的理想
    C、人的认识是对现实的反映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表明
    [     ]
    A、真理与权威常常是相互排斥的
    B、只有藐视权威,才能服从真理
    C、真理总是与权威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D、真理要靠不断发展着的实践来检验
  • 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     ]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点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启示我们

    [     ]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 2011年我国物价走势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价格上扬等因素影响,综合看来,未来物价走势仍有不确定性,物价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这表明

    [     ]

    A、物价走势无规律可循
    B、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C、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
    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帆风顺
  • 100年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这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实现了中山先生“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誓言。从中山先生的誓言中,我们应该感受到

    [     ]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的、上升的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 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节能80%,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为白炽灯的5倍。但若随意丢弃,一只废节能灯可污染180吨水。可见,重视废弃节能灯的回收处理,是基于

    [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 1997年以来,我国高铁连续6次提速。2011年又针对铁路安全事故实行高铁降速,放慢高铁步伐,意在寻求速度与安全的同步发展。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     ]

    A、对安全的高度重视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的
  • 对一个学生发展现状的分析,有人这样概括:成功的学生大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学生各有各的不成功。这一概括蕴含的哲理是

    [     ]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C、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惩罚
    D、按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
  • 改革可能会错,但不改革是最大的错。这是因为

    [     ]

    A、改革才能避免犯错误
    B、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改革必然推动生产力发展
  • 现实世界的戏剧性往往比文艺作品更富想象力,今天的文学还有必要虚构吗?从哲学角度看,漫画启示我们,文学创作

    [     ]

    A、离不开虚构,但应反对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
    B、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完全再现事实原貌
    C、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造事实原型
    D、应当突破外界约束,创造条件,建立事物新的固有联系
  •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

    [     ]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要有选择地读好书,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感悟人生道理,培养高尚情操。这表明

    [     ]

    A、文化环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B、不同性质的文化决定着人的不同成长路径
    C、人们总是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吸烟会引起肺部、心脏等器官的病变。香烟包装增加“警示性标记”,旨在对控烟产生积极影响。这是因为

    [     ]

    A、文化环境会对人的实践、认识、思维等活动产生影响
    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发展
    C、落后文化阻碍人的发展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 看到路人跌倒,主动前去帮助,反被诬为肇事者,见义勇为在现实中变得“纠结”。面对道德冲突,从哲学上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需要

    [     ]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自觉遵循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④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正确处理利益冲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温家宝总理的一句“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使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名画《富春山居图》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2011年6月1日,经两岸三地的努力,该画的两段《无用师卷》和《剩山图》在360年后于台北故宫合璧。山水梦圆,成就一段文化佳话。这表明

    [     ]

    A、文学艺术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会世代延续和发展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D、文化对人有着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
  • 在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中,只有中华文化能不间断地延续下来,就在于它自身有一种自我更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源泉就是由于不断有兄弟民族富有生机的文化注入其中。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最优秀的
    ②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④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借助网络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这表明科技进步

    [     ]

    A、促成了新媒体代替旧媒体
    B、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革新
    C、使科学战胜了迷信
    D、使大众文化的传播成为文化发展的主旋律
  • 2011年连续披露的故宫文物失窃和损毁事件,引发国人对我国文物保护现状的担忧。文物单位和政府部门恪尽职守保障文物安全,其意义在于

    [     ]

    ①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挖掘文化遗产中的商业价值
    ③使文化遗产成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统计显示,中国企业每年由于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诚信缺失加剧了经济运行的成本。事实证明,在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里没有赢家。这说明
    [     ]
    A、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存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
    C、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D、应当以诚实守信为核心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
  • 2011年8月1日,新华社在纽约时报广场最亮眼的黄金位置,竖起一块全广场面积最大的“中国屏”,滚动播出新华社的相关宣传片,以及上海、成都两个城市的形象片。中国元素亮相纽约时报广场,有利于

    [     ]

    A、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B、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C、学习、借鉴世界文化
    D、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走向同化
  • 中国作为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正在加速“驶”入汽车社会,但与“汽车文明”还相距甚远,强行超车、加塞、与人争道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比比皆是。下列不直接有利于建设“汽车文明”的是

    [     ]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B、交流借鉴发达国家的汽车文明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修养
    D、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精髓又在于

    [     ]

    A、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这表明
    [     ]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多元文化的存在需要倡导文化主旋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2011年8月28日,新疆人才工作暨干部人才援疆工作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强调,加快新疆的发展,第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建立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人才保障机制。第二,要用好现有人才,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第三,干部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关键,要完善选派机制,鼓励更多优秀的经济型、科技型、文化型干部人才到新疆建功立业。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人才援疆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明加快新疆发展的举措蕴含的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2011年6月9日,总投资2亿多元的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及红十四军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公益性文化设施,纪念馆共展出图片1300余幅、说明文字近4万字、实物资料600余件,真实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那段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作为当地特色“红色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普通市民和外地游客。
    材料二:国家旅游局出台《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规范“红色旅游”项目建设。红色旅游是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在中央投资的带动下,各地旅游主管部门纷纷瞄准潜在旅游资源,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进行“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红十四军纪念馆建设是“正确的决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给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如何有序推动“红色旅游”项目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文化部召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工作会议,部署落实新闻工作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新闻工作的“走转改”活动是一次从思想、观念到作风、机制的深刻转变,必须在文化创作实践中把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落到实处,创新思路、转变作风、深入实际、贴近生活,把“走转改”活动与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结合起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创作精品力作的水平和能力。
    材料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走”是途径、是载体,“转”和“改”是目的、是重点,只有在“走”的过程中实现了“转”和“改”,这项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文化工作坚持“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观的生动诠释。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新闻工作为什么需要“走转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他们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切实维护和有效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满足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某校高三同学围绕“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探寻农民工文化需求现状
    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同学们获悉:当前,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42亿。在这一庞大的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扛着蛇皮袋进城”的父辈,“拖着拉杆箱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工放下了乡土梦,怀揣着城市梦,希望融入城市的生活,成为新市民,盼望有着丰富的休闲文化生活。相比过去,农民工文化生活丰富了许多,但受制与经济、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文化消费离他们的实际需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并且农民工群体文化消费的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低俗、庸俗、媚俗文化“颇有市场”。应当认识到,破解农民工文化之“渴”必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
    (1)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农民工文化需求的满足是一个“艰巨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农民工文化发展路径争鸣
    围绕“如何发展农民工文化”,同学们展开辩论。
    有同学提出,最近,《春天里》这首歌唱得很火,它既是为农民工兄弟们创作的,当然也是唱给他们听的。由他们自己唱来,感染力更强了,更容易受到农民工兄弟的欢迎。
    也有同学认为,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要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骨干作用,继续加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文化建设。
    有同学感慨道:农民工不需要城市文化,满足农民工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关键是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各种各样的农民工文化。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同学的感慨”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展望农民工未来生活品质
    有同学结合调查,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城市社会,尤其全面商业化了的城市社会,若非立足于体面的物质水平之上,单纯强调文化需求,“生活得更有尊严”便是一句空话。
    也有同学认为,物质的满足只是“有尊严的生活”的一个条件。农民工由于自身在知识、能力、觉悟等方面的不足,成就“有尊严的生活”任重道远。
    (3)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加以分析:农民工如何才能让自己“生活得更有尊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