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全省掀起冬修农田水利高潮
    ②我校师生积极筹办校庆活动
    ③南昌七城会开幕式气势恢宏
    ④美国高层访华深化中美对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我们从一本书中可以探知作者的内心世界,从先民的遗物中可以了解远古的文明。这说明

    [     ]

    A、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
    B、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类知识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下列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是
    [     ]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③文化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④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汉族人婚嫁时大都是喜笑颜开,而鄂西土家族女孩则自小就跟人学唱“哭嫁歌”,以便自己出嫁时好表现才能,哭得好听又让人伤怀感动。汉族女孩与土家女孩在出嫁时的不同表现,取决于

    [     ]

    A、价值观念不同
    B、风俗习惯不同
    C、文化程度不同
    D、交往方式不同
  • 在交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而美国人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

    [     ]

    A、交往行为
    B、交往方式
    C、认识活动
    D、思维方式
  • 针对部分文化市场上的庸俗化现象,中央公开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之所以反对“三俗”文化是因为

    [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优秀文化才能在交流与借鉴中传播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杜甫眼见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心中满怀“安得广夏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思;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他们的忧思、志向代代相传,体现了

    [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不同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相同的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到GDP的约1/5。这说明
    [     ]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日趋激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中国人过春节,家家户户写春联,爆竹声声,烟花竞放,阂家团圆,其乐融融地围坐在饭桌旁,辞旧迎新。这表明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     ]

    A、民族节日
    B、文化遗产
    C、思想道德
    D、民族精神
  •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     ]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入乡随俗”表明了

    [     ]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观园。这主要表明

    [     ]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遵循普遍规律
    ③文化在不同国家的地位是不同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

    ①认同本民族文化
    ②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
    ③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④照搬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下列属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的是

    [     ]

    ①商业贸易
    ②人口迁徙
    ③科技进步
    ④社会实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     ]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C、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

    [     ]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     ]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     ]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 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的倾向,被称为

    [     ]

    A、守旧主义
    B、封闭主义
    C、民族虚无主义
    D、历史虚无主义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     ]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学,如先秦的《诗经》、《楚辞》、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主要说明了中华文化

    [     ]

    ①历史悠久
    ②内涵丰富
    ③风格独特
    ④注重实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     ]

    A、稳定性
    B、包容性
    C、时代性
    D、民族性
  • 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典故,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 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引发这种令人忧虑现象的原因是

    [     ]

    ①现代技术的发展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③传媒的商业性
    ④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对待以“同姓一家亲“为由,通过祭祖、续家谱等方式,串联、壮大家族势力的文化现象,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     ]

    A、大力发展
    B、积极支持
    C、努力改造
    D、坚决抵制
  • 有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文化素质自然就会提高。这种观点是否科学?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益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材料二: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发动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运动,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
    上述三则是怎样体现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因为它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因为它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请就上述两种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决定》也指出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如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等现象。
    (1)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对我们个人有何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