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山东省潍坊市高密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三者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包括世界观和具体科学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世界观决定哲学,哲学决定具体科学
  •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     ]

    A、自然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自然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D、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世界是什么?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又是什么?”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总的看法。这说明

    [     ]

    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 我国古代的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     ]

    A、它解释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B、它是唯物主义观点
    C、这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D、它揭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     ]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世界的物质性
    C、自然界的物质性
    D、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观的是

    [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物是观念的集合
    D、一切从实际出发
  •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     ]

    A、客观存在性
    B、客观实在性
    C、运动性
    D、永恒性
◎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山东省潍坊市高密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     ]

    A、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

    [     ]

    A、规律只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B、世界的本质是具有规律性
    C、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 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     ]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 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     ]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     ]

    ①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③无视事物规律的客观性
    ④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
    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 针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某校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查阅资料、走访社区、问卷调查……进而把问题研究引向深入。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掌握了命运的中国人民以空前的力度重整祖国万里河山,彻底告别了旧中国水系紊乱、堤防残破不堪的江河状况。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实践的

    [     ]

    A、客观物质性
    B、意识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山东省潍坊市高密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这说明

    [     ]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B、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无限的
  • “多一次经历,就多一件本领。”这说明

    [     ]

    A、只要实践就能获得知识和本领
    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真理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 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主要表明
    [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具有客观性
    ④真理是永恒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
    [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
    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
    A、无限性
    B、客观性
    C、条件性
    D、运动
  • 由14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马铃薯基因组测序协作组”宣布马铃薯基因组序列框架图完成。这将帮助科学家们了解马铃薯是如何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从而有助于提高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回答1~2题。
    1、马铃薯基因组序列框架图的完成表明

    [     ]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
    C、自然界在特定条件下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2、人们有意识地培育马铃薯新品种

    [     ]

    A、说明科学家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表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改造自然物
    C、必须以马铃薯自身的属性与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D、证实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受人的主观意志决定
  •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国是海岸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70%左右的沙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海岸线存在海岸侵蚀现象。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是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海岸侵蚀的常见原因。
    运用有关规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现象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你们自己去搞,闯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语)。现在的区域发展,首先需要制定发展规划,在反复论证基础上才开始实施。如2004年福建省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想。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今年初国务院批准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全面展开。
    请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我国区域发展中由先“闯”到反复论证制定规划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4月14日,纪念青海玉树强烈地震一周年活动在地震重灾区玉树县结古镇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发表讲话指出,玉树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科学决策,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面胜利努力奋斗。
    (1)结合材料说明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中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道理,说明我们应怎样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