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政治状元学习方案第四单元知识总结(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2011年4月,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在中国三亚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就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讨论,达成广泛共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     ]

    ①以成员国利益完全一致为基础
    ②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③是当今时代主题发展变化的产物
    ④是新兴市场国家对话合作的平台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各成员国所持有的份额决定其发言权。2010年,IMF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方案,发达国家总体份额降至57.7%,发展中国家总体份额升至42.3%;美国在IMF中的份额降至            17.41%,仍然拥有对重大事项的否决权。这反映出

    [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C、国际经济中南北发展达到平衡
    D、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在增强
  •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自2008年12月20日起,中国政府已五次派军舰到海盗活动猖獗的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参加对过往商船的护航。我国参加护航行动

    [     ]

    ①是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尽的职责
    ②是巩固我国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战略联盟的需要
    ③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国家承担国际义务的具体体现
    ④与我国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相符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由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会期不得不延长一天,最后才达成一个妥协性的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这表明

    [     ]

    A、气候变化问题不是一个发展问题
    B、国家利益存在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
    C、全球化已使发达国家利益一致
    D、在国际法律地位上各国是不平等的
  • 2009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两国不断加深政治互信,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进了一步。这主要是因为

    [     ]

    ①中俄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②中俄两国人民存在着传统友谊
    ③我国一贯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
    ④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人教版高一政治状元学习方案第四单元知识总结(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呼吁参会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这表明

    [     ]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国际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国家间利益
    ④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胡锦涛在第六十四届联大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累计免除49个穷国债务,对4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这些措施

    [     ]

    ①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反映了全球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③表明了国际旧秩序已经瓦解
    ④体现了我国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义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09年9月14日,就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一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这表明,中国政府坚定地维护

    [     ]

    A、国际政治新秩序
    B、我国的国家利益
    C、和平共处原则
    D、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 2011年4月14日,主题为“展望未来、共享繁荣”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三亚举行。与会五国在多个全球性问题上协调立场,取得共识,将使得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更大,国际话语权得到提高。从长期来看,金砖国家合作有助于推进全球经济金融秩序改革,从总体上表现出一种新兴经济体争取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

    [     ]

    ①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③世界各国都应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应正确处理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是

    [     ]

    A、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 人教版高一政治状元学习方案第四单元知识总结(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骚乱事件爆发后,我国积极救援受困同胞。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成功将有回国意愿的中国公民全部撤出,共计35860人。这表明,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

    [     ]

    A、独立权
    B、平等权
    C、自卫权
    D、管辖权
  • 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坎昆召开。中方代表在会议中强调指出,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考验,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表明

    [     ]

    ①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都应承担相同的义务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国际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国家间利益
    ④气候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和平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祖国接你回家!”鉴于利比亚安全形势的重大变化,中国海陆空并进,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有序地撤出了3.5万多名中国公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海外撤侨行动。这一行动

    [     ]

    ①凸显了政府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②维护和行使了国家的自卫权
    ③是中国政府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表现
    ④是中国政府和平外交、承担国际责任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1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飞抵日本参与救援工作,同时,中方应日方要求,提供了三千万元救灾物资及两万吨燃油,而震后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分别致电日本天皇、首相表示慰问。这些都说明了

    [     ]

    A、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我国援助日本是希望日本能在将来回报我国,从而有助于发展我国国家利益
    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援助日本是在贯彻落实这一原则
    C、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援助日本抗震救灾是这一宗旨的具体体现
    D、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为维护大国形象,展现国家实力,我国积极援助日本
  •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外界有人对中国的发展表现出复杂心态:一方面对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表示认可;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巨大规模和发展模式感到恐惧,甚至提出了“中国威胁论”。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中的“复杂心态”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毋庸否认,中美两国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和敏感问题。奥巴马就任总统两年多来,虽然也有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势头。2011年1月20日,胡锦涛主席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发表题为《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演讲。胡主席说:“诚然,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不同,中美两国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双边关系,不受一时一事影响,不受偶然事件羁绊,增进互信,排除障碍,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中美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如何处理复杂的中美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自2011年2月15日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以来,利比亚国内局势持续动荡,造成的死伤人数难以精确统计。
    材料二:中国的“国家力量”在行动。而从撤离行动的各国情况对比看,显然“中国反应”不仅增强了撤离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赢得了国际观察家们以及一些国际媒体的称赞。如美联社报道称,这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撤离行动之一。法新社认为,中国为撤离中国公民,“启动大规模的海陆空行动,动作迅速”。
    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当代国际社会的哪些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