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山东省济宁鱼台二中高二下学期政治3月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其本意是指   

    [     ]

    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存在于客观实在之中               
    D.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标志 
  • “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 恩格斯说: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     ]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恒动无静的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开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可见,慧能认为:

    [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人的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 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回答1-2题。
    1.布朗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 

    [     ]

    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2.如果请你为布朗讨回公道,你使用的哲理应该是   

    [     ]

    ①静止决定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承认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否认相对静止的诡辩论是错误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共同之处是肯定 

    [     ]

    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统一的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B.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C.人生历程体现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造福于人类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出电脑,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导弹、宇宙飞船等能够自动控制,达到预定目的。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     ]

    A.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否认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 “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饮马长江源头,高原奋战,托起明天青藏通途。”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悔的誓言。这一誓言说明 

    [     ]

    A.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需要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 
    D.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

    [     ]

    A.物质的决定作用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山东省济宁鱼台二中高二下学期政治3月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
    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C.诗人的认识受到他自己的心理感情的影响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
  •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  

    [     ]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征      
    B.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 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 
    [     ]
    A.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某班班主任老师让学生提出劳动量分配的方案。一个男生说:“所有的人都分配等量的劳动,这样最公平。”一个女生反驳说:“这样不公平,我们女同学力气小,应该有差别地分配劳动量才公平。”为此,大家围绕“什么是公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此可见

    [     ]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思维的争辩 ③哲学争论的根源在于思维的出发点不同 ④生活处处有哲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法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把几何学与代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哲学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好哲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要学好、用好哲学
    D.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进步,要认真学好具体科学
  • 2011年11月,我国的天宫、神舟顺利对接,神舟八号安全返回,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好

    [     ]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     ]

    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D.“物是观念的集合”
  • 深一点,才能真一点。“从地里长出来的”记者陈中华坚持用脚跑新闻,向我们诠释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真一点”是价值观,“深一点”是方法论,“真一点”是新闻追求,“深一点”是现实路径。这一并不深奥的道理其哲学依据是

    [     ]

    ①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新闻的发源地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这说明:
    [     ]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B.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
    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 使用“百度知道”搜索古代人物的小传,常可以发现旁边会附有一幅画像。其实古代并没有照相机,这些图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同一人物常会见到好几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     ]

    ①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③对于没有客观根据的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④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山东省济宁鱼台二中高二下学期政治3月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11年1月17日,重庆市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该市11万名大学生奔赴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地区,开展带薪实习、“三进三同”(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社会热点问题调研。为了消除部分学生的抵触情绪我们可以引用的名句有

    [     ]

    ①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④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小王在家电市场购买了一款1780元的小一匹空调,而小李花3800元购买了同一品牌的同匹数的空调。两款空调价格不同的原因在于“节能”。两人的不同做法体现了

    [     ]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意识活动的主动性与选择性 
    C.世界物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 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避免地触及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     ]

    A.哲学的智慧源于生活实践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
    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D.哲学智慧是人们在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中产生的
  •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

    [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 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这是无法知道的。这句话体现______________思想。 

    [     ]

    A.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不可知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     ]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 上海世博会让各个国家动用了最好的智慧,请来了最好的设计师,以创意无限的展品和展馆充分显示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设计师的创意来源于现实生活    
    B.设计师的创意来源于主观想象
    C.设计师的创意来源于设计师的灵感   
    D.设计师的创意来源于思维
  • 某同学在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教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的优势,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步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

    [     ]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人们能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条件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 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人力所能预测和控制的,但通过人的努力,将灾害消弥在最小状态却是可能的。这需要我们鼓足勇气,坚定信心,在抗击严重的灾害过程中,一定要未雨绸缪,有所作为。这表明

    [     ]

    A.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
    B.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改造规律,为人类服务
    C.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D.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某高二年级学生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展开讨论,他们有以下理论争鸣,请你参与,共同完成。同学们最近在阅读励志书籍,被誉为经典励志名言的是“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请你运用哲学知识,对于材料中励志名言“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这一推论的合理性做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请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及关系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各地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要尽快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政府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这符合唯物论的什么方法论要求?这一方法论的哲学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按这一方法论要求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