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三政治第五次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肪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 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     ]
    A、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B、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C、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D、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     ]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现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     ]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 2012届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三政治第五次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2010年8月9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再曝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霍金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因此,只有世界各国共同参与,达成共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使人类幸免于难。这启示我们
    [     ]
    ①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③自觉尊重客观规律,改变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④要使主观符合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着眼于整个生态系统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
    [     ]
    A.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B.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
    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
  •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这说明
    [     ]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
    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 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     ]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学术界担任要职,但对薪金要求却很低,对名利十分淡泊。他曾把一张1500美元的支票当书签用,有人见了大为惊讶,他却平静地说:“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科学。”这表明爱因斯坦追求的是:
    [     ]
    ①不求享乐的人生观
    ②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价值观
    ④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2012届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三政治第五次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当前,经济下行风险可能性基本消失,而物价上涨压力却不断加大、通胀预期有所强化,加息是央行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管理好通胀预期慎重权衡后作出的正确决定。央行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从政治生活的角度体现
    [     ]
    A、履行经济调节的职能
    B、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C、国家的宏观调控
    D、央行是国家机关
  •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探月热”正在兴起。我国本着“互相尊重、互利合作、和平利用、共同开发”的原则,积极参与和平利用太空的国际合作。这表明
    [     ]
    A、我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B、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C、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D、加强国家间的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 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西部大开发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础,坚持开发和保护相互促进,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西部加快实施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逐步提高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增加对上游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等,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
    材料二:生态建设,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个基本目标,既是我国过去东部开发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以后10年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搞好开发建设的环境监督管理,切实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阅读材料一、二,运用哲学知识,回答在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钱学森的精神,那就是“争”和“让”。钱学森的“争”,争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和地位,“为中国人争气、为国争光”是钱学森的信念和追求。钱学森的“让”,让的是个人名誉、地位和金钱,他总以真诚的态度告诉大家,“大科学工程的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他幽默地说:“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他把稿费和资金上缴组织,捐给学生,捐给西部地区的治沙事业。
    钱学森的“争”和“让”,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2010年9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30多年来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当前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不仅需要坚持改革开放,而且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多种场合表示,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