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政治理科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总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段话说明                                                       
     [     ]  
    A.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 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 唯物主义认为     
    [     ]
    ①物质是本原的     
    ②意识是本原的      
    ③物质依赖于意识     
    ④意识是派生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
    A.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B.是辩证唯物主义       
    C.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D.是关于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    
    [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 被推翻的法国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 
    A.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B.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C. 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 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______观点。 
    [     ]
    A.实践        
    B.物质     
    C.意识            
    D.运动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主观存在性           
    D.静止
  •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   
    [     ]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     ]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       
    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定律
  • “天灾不由人”说明  
    [     ] 
    A.是否发生天灾是由天决定的,天的意志决定一切      
    B.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    
    C.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天灾的发生是没有任何原因的
  • 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应该这样表述 
    [     ] 
    A. 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反作用于意识    
    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 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说明规律具有 
    [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多样性
  • “抗灾不由天”,从哲学上说明    
    [     ]
    A.抗灾不能听从天神的安排,只能顺其自然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C.人的意志决定一切,可以超越自然       
    D.人定胜天,没有人办不了的事
◎ 2011-2012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政治理科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禅师的观点错误在于    
    [     ]
    A.否认运动                                  
    B.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C.认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D.认为一切运动的主体都是物质
  •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在不间断的变化之中”, 这说明    
    [     ]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 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③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④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说明    
    [     ]
    A. 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 意识能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C.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
  •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   
    [     ]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 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杜威的观点否认了人类实践所具有的    
    [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历史性        
    D.社会性
  • 宋代有位禅宗大师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     ]
    ①获得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②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④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认识只能在人的实践中产生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 真理是标志 _____同____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     ]
    A.主观、客观    
    B.客观、主观         
    C.实践、认识        
    D.意识、物质
  • 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 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     ]
    A. 人们无法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    
    C. 真理具有客观性                     
    D.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这句诗包含的哲理是    
    [     ]
    A. 认识经历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B.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 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 金融风暴已经震动全球经济,受其影响,印度经济神话破灭 ,股票和房地产面临崩溃;冰岛面临“国家破产”危险;全球金融危机给英国的奥运筹备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各国纷纷出台了各自的救援方案。上述材料说明    
    [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量变引起质变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哲学依据是   
    [     ] 
    A. 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 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 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 联系是客观的,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 1吨废报纸 = 850公斤再生纸 = 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     ]
    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
  • 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把城乡喻为人的两条腿,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我国经济就走不稳。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
    A.整体决定部分,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D.整体对部分具有决定作用
  • 下列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    
    [     ]
    ①我国50年代末出现的“大跃进”  
    ②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    
    ④计算机算命       
    ⑤包装美观的假冒伪劣商品              
    ⑥计算机网络技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②③④⑤⑥
◎ 2011-2012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政治理科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北京奥运会比赛中,有的选手虽然已经具备了“捧金”“夺银”的实力,但在关键时刻,却瞻前顾后,缺乏信心,结果痛失奖牌。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要努力夺取金牌                       
    B.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C.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D.事物总是处于无限循环的量变中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指导我们应该                          
    [     ]
    A.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一成不变的                  
    B.世界上有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人每天都是永恒变化的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合抱之木,生于毫未”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     ]
    A.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D.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     ]
    A. 事物的变化是前进还是后退                    
    B. 事物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C. 事物的变化是大还是小                        
    D. 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
  • 下图《过关》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     ]
    A.参加学习班都是没意义的     
    B.要坚持适度原则    
    C.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D.要否定一切
  •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         
    B.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循环     
    C.事物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梅雪争春不肯降,诗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下列说法与这首诗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
    A.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B.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说明    
    [     ]
    A.矛盾越多动力越大,事物发展得越快                   
    B.矛盾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C.外部矛盾对事物发展没有任何影响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这段话说明    
    [     ]
    A.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之中                
    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条件
  • 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有    
    [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         
    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④
  •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体现的哲理是    
    [     ]
    A.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
  • 下列表述中,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     ]
    ①对症下药             
    ②声东击西           
    ③因地制宜          
    ④物极必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和重要原则是
    [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求真务实         
    D.创新
  • 下列选项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      
    [     ]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
  •  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是指    
    [     ]
    A. 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 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 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不动的臭水坑         
    B.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才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只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  十七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据此回答1-2题
    1.“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   
    [     ]
    A.要求人们不要去做重复性的工作          
    B.要求人们坚持联系的观点    
    C.鼓励人们要有创新精神                  
    D.鼓励人们要敢于改变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2. 下列关于“创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创新是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要敢于否定一切    
    B.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D.创新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