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场到工厂的试题列表
从工场到工厂的试题100
阅读1871~1913年德、英主要工业产品增长对照表(单位:万吨):分析上表,不正确的是国家年代钢铁煤1871201503790德国191318301930277301871306001170英国1913770103028700[]A.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二中机器的发明各有何重大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十八世纪前,英国的棉纺织品由于质地低劣,受到印度、中国棉织品的强大冲击。当时,英国的棉纺织品基本无人问津。为了保护和促进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下列对下图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欧美四国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831年占1/4,1851年降至1/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化进程加速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C、对外下列有关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B.二者是先后相继关系C.都导致了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D.二者生产手段和效率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圈地运动开始的时候,因失地而进城的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如1531年法令和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份申请专利数变化图。它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②不断改进生产技术③重视专利保护④已取得“世界工厂”地位[]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有人说: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能“傲视全球”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亚当·斯密提出用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限制”。提出这一理论的社会背景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启蒙思想的传播C.机器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相关问题:图一:英国史蒂芬孙父子1826年制造的蒸汽机车“火箭”号图二:莱特兄弟的早期飞机(1)图一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简单概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促使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大企业演变的根本动力是[]A.工业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世界市场扩大D.殖民扩张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出现适应工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其中主要的是[]A.工厂B.公司C.工会D.企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但历史上有的改革成功了,有的改革失败了。(1)请列举中国古代有关社会内部调整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与促进新旧社会制度变革的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A.家庭观念的淡化B.手工工场的发展C.工厂制度的确立D.垄断组织的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谷延方《重评圈际运动与英国城市化》材料二: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和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井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C.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D.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是观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妇女虽然是人,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虽然可以拥有财产,但不能完全支工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明清是民间手工业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人《纺车图》材料二意大利的纺织工厂材料三19世纪纺织工厂材料四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各自历史时期经济模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A、家庭观念的淡化B、手工工场的发展C、工厂制度的确立D、垄断组织的出现18世纪末,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这主要得益于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那时可以采用的是①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②手工工场③以内燃机驱动的交通工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C、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D、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仲尼日:“始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以后,经历了三次大调整。这三次调整的共同影响是[]A.引发了工业革命的兴起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C.引起了民“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问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场的形成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D.民主制中产阶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其成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包括①中世纪的城市市民②近代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③中世纪的僧侣贵族④当代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l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本材消耗使森林锐几千年和平幽静的田园风光,都好像碰见了阿拉丁的神灯,一瞬之间无影无踪。英国突然烟囱林立,汽笛轰鸣,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被夺去饭碗的工匠,从四乡僻野蜂涌而来,一支庞大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A、清教徒受到迫害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阅读材料:材料一:棉纺织厂是一些巨大的建筑物,不过建造方式是尽量多容纳人。……大多数房间被机器所占。……在我所熟悉的一家工厂里,有几百人工作,工厂常常日夜开工。——1784年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我国正在进行着第六次人口普查。这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礼记》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造成下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航海条例》的颁布,外来移民大增B.工厂开始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C.1832年议会改革,选民人数增加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中产阶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其成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包括①中世纪的城市市民②近代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③中世纪的僧侣贵族④当代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梦回秦朝,下列情景符合史实的是①在集市买卖中,人们使用圆形方孔钱②朝廷的一些公告上使用了小篆和隶书的字体来书写③度量衡实现了统一④秦始皇下令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城市的发展尤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景德镇素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A.清教徒受到迫害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D.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封建城市的繁荣水平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西欧,但在近代这种优势逐渐丧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完成下列问题:(1)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从l8世纪起,欧洲主要同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该论述在“因为”到“所以”之间缺少的必要条件是[]A.自由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为什么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1801年1851年1901年材料二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下图是1877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分配比例表。此图反映了[]A.工场手工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B.圈地运动使农业人口急剧减少C.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的进程D.信息社会到来促进服务业兴1688年和1831年英国各部门的收入分布情况表(单位:万英镑)据下表,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B.光荣革命C.圈地运动D.海外殖民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B.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C.少数民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之后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创造出一个个诸如工厂、车间那样的东西,这些东西都集中在城市里,来搞生产、流通、交换、分配、消费;不仅远离自然,还要把大自然作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包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工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明清是民间手工业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人《纺车图》材料二意大利的纺织工场材料三19世纪的纺织工厂材料四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各自历史时期经济模式的特点。____________下列图片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情景作了很好的比较。关于这两种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农村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A.相对工业文明的喧嚣,恬静的农耕文明是我们的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足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下面是自《世界经济200年》《世界千年经济史》等著作中摘编的一组资料,阅读后回答1924年5月,孙中山在共产党建议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兼任军校总理和校长的是[]A.周恩来B.廖仲凯C.蒋介石D.孙中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马克思材料二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海军据资料记载: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B.圈地运动C.议会改革D.工业革命下表选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一书。阅读下列数据信息,它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C.英国丧失了贸易中心下图显示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指出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这种关系的城市是[]A.柏林B.伦敦C.彼得堡D.旧金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据经济学家龙多·卡梅伦的记载,1688年至1801年之间,英国农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40%下降至32.5%,采矿、制造以及建筑产业的比重从21%上升到23.6%,而贸易与运输的比重则从12“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高二(1)班历史学习小组准备办一期有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墙报,下面是他们在准备过程中搜集到的一些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回答下面的问题:(1)依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写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这种工业革命浪潮使人类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诸多新的社会矛盾。你认为,工业革命时期有哪些社会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材料一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谷物法》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低于80先令时,禁止粮食进口。1822年《谷物法》修正为价格在每夸特70~80先令间可以进口谷物,而当时国内平均粮食价格只有44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下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851年伦敦“水晶宫”[]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B.殖民战争C.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英国议会在19世纪30年代通过的一部法律规定:“……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举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且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859年)材料二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
从工场到工厂的试题200
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A.用机器制造机器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前期,虽然法国一跃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但是它的经济没有因此超越英国,而英国却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请概述造成这一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1)法国:_____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共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1)一般认为,真正意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街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C.背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D.英国由此成为“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l/3,1831年占1/4,1851年降至l/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化进程加速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C.对外移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1842年所出版的杂志文章。“除非你已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的世界博览会(World‘sFair)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阅读下列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图1二牛抬杠图2唐曲辕犁材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1839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我们调查发现,大面积的犯罪,其根源在于财产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任何可考虑到的抢劫财物的犯罪,其根源在于万恶的贫困和匮乏。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前,巴黎商人和工匠的房屋结构是:“房屋高而狭小,底层是铺子,上面是主人住房,再上面是工人的房间。同样,1619年伦敦每个面包师傅都19世纪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牌,吸引每个过路的人……这公司的各样商品多得好像要流到门外。”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十五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的招牌后面。……在十七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下图是1771——1844年英国进口原棉(百万吨)数据变化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加强B.人口的迅速增加C.工业革命的开展D.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说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何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你认为战争除了造成人员伤亡以外,还为人类带来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17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680——1820年间,英国人均收入的增长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这归功于在此期间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也得19世纪的欧洲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幅招牌吸引人,公司的各样商品多的好象是要流出门的水。”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晚清政府的自救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是[]A.工业化B.殖民战争C.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你认为这种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A、大量吸引外来移民B、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C、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D、工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代工业经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农耕经济并随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调整。请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个体小农经济形成。简要指出古代中国社会推动小农经济发展有哪纵观世界历史上人类凭借动力带动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根据动力出现的先后排列,比较合理的是[]A.人力→畜力→风力→机械动力B.畜力→风力→机械动力→人力C.风力→畜力→人力→机械动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B.手工工场的发展C.家庭观念的淡化D.垄断组织的出现汤姆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horse)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的关于的马的单字少了很多,但关于“机”(machine)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读下面《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英国的农业生产落后B.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C.工业无产阶级队伍壮大D.蒸汽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业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931年占1/4,1951年降至1/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化进程加速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C.对外移据史料记载: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278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了乡村人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发展,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瓦特和改良蒸汽机对英国政治发展带来的影响是[]A.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B.英国内阁制形成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取得更多席位D.英国两党制形成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图表中的历史下图为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2000年,横坐标为年代,纵坐标为GDP总值)——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问题:(1)如上图所示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现代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政治性城市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这句话。阅读材料经济发展与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封建城市的繁荣水平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西欧,但在近代这种优势逐渐丧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19世纪中期的伦敦,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下列原因与这一变化联系最密切的是[]A.钟表技术的进步B.资产阶级平等观念影响社会生活C.工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海上商业对于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材料二在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6世纪和17世纪华南地域社会转型时期,粤闽交界因“山贼”“海盗”和“倭寇”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出现了明显的军事化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材料1:(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与使用最早出现于[]A.棉纺织业B.冶金业C.采矿业D.交通运输业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①农民②工人③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是[]A.B.C.D.时间:1827年;地点: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一个纺织厂;人物:贝蒂·哈里斯;年龄:23岁;工种:纺织工;工作状况:早五点起床,步行上班,6点到18点进行工作;工作内容:看护纺织机;近代以来,工业化进程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展现了一幕幕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又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画作《姑苏繁盛图》描绘了“……入姑苏郡城。其间……渔樵上下实现下列历史壮举所依靠的理论基础是[]A.“一国两制”的方针B.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C.“四项基本原则”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证明,科学和创新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知识源泉。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三民主义中的“民权”指的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下图是英国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分析此表形成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工业企业逐渐增多B.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D.城市污染严重,近代以来,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大,经济贸易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此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美国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了主导作用。阅读在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一项调查显示: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是开始于哪一时期的现象?[]A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表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扩展,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日益明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材料《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此表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C.西方侵略延缓了城市化D.东西方城市化差距大下图四条曲线代表的是美、德、英、中四个国家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所占比重,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是观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妇女虽然是人,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虽然可以拥有财产,但不能完全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最早发端于英国和西欧地区,并向欧洲、北美、亚洲逐次扩展。问题:(1)列举16世纪后西欧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_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机推动工业发展B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留下精彩评论:“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人均GDP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单位: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上图,回答问题:(据蒋孟引《英国史》载:1835年,英国棉纺织业中18岁以下的童工有9.5万人,占全部工人的43.3%;女工11.9万人,占全部工人的54.3%。1839年,在英国的419560名工人中,除了23%英国的新面貌为了考查一位或许过分敏感的德国人所说的“每年都有几近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出现”的这个“卓越不凡的国家”,而来访问乔治四世(1820年即位)治下的英国的外国人,发现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社会立法首先开始于[]A.《矿井法》B.《公共卫生法》C.《工会法》D.《工厂法》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即[]A.工场B.工厂C.作坊D.公司下图中的发明,对工业城市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A、B、C、D、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19世纪前期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以下统计说明了①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②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③除英国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开始向工观察下列《世界三大城市》表格,从中可以获得的有效信息是:[]A.中国北京始终是世界三大城市之一B.粮食作物的引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C.排名变化反映了世界金融中心转移D.欧美观察下表,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可以得到的深层次的信息是:《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A.英国以外其他国家都未开始工业化B.工业革命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与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之间存在很大不同。请回答:(1)指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分别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表是1780——1851年,英国某项物品的进口数量统计曲线。问题:(1)这项物品最可能是[]A.茶叶B.钢铁C.棉花D.羊毛E.机械(2)结合所学,此表可以透视出英国和世界正发生着怎样的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机推动工业发展B.下列是某地区两个城市的人口数目变化表,这两个城市最有可能位于[]A.日本的大阪及神户B.英格兰的利物浦及曼彻斯特C.中国的南京和上海D.德国的汉堡及法兰克福两个女人的时代19世纪,中、英两个女人的沧桑时代,截然相反的治国之路。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一位是东方帝国的太后,一位是“日不落帝国”的女王,这两位当时世界上最有权下列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海军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的大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加强B.外来移民的涌入C.自由主义的推行D.工业革命的开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西方文明史》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图表直接表现的是[]A.生活方式的变化B.思想观念的变化C.社会关系的变化D.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口问题今年世界人口突破70亿。人口的增加让中国等国家享受到“人口的红利”,即充足的劳动力成为经济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历史上劳动力的匮乏一直成为困扰西方国家经济发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A.比古代神话还传奇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C.促进了社下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份是[]A.地主B.资本家C.工人D.农民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材料一: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据材料统计:1820—1875年之间,里尔(资产阶级)上层阶级的人数占总人口的7%增加到9%,而其遗嘱上所载明的财富则从58%增加到90%。“大众阶级”从总人口的62%增加到68%,而遗嘱写明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的大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18世纪中期,英国“生产方式的转变始于分散的工场手工业向集中的工场手工场发展时期,使最重要的生产过程机械化,更增加了专业化,从而导致组织创新……”这种生产管理方面的“组
从工场到工厂的试题3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世界之间的经济交流,给人类带来喜和忧,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阅读下列有关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归纳概括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在1816年至1870年间形成。当时实行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和黄金成为国际货币。作为”,伦敦遂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从“构木为巢”开始,居住问题像是一面镜子,反映着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西周王朝都城及其相对独立的方国都邑之间遵循明确的等级城邑制“由于成套的机器设备的使用,工人的任务被降到简单操作的水平,妇女、儿童可以很快地掌握,于是他们作为廉价劳动力被大量雇佣。”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蒸汽机的广泛使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和他的成果能够改变历史,是因为历史提供了条件。这些条件包括①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工场手工业的发展④殖民扩张带来的市场需求[]A.①②③④B下列两幅图是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有①工厂规模扩大②环境遭到污染③劳动效率提高④人成为机器的附庸[]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恩格斯“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两次工业革命中最有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是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的:[]A.发电机B.蒸汽机C.蒸汽机车D.水力纺纱机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加强B.自由主义的推行C.工业革命的开展D.外来移民的涌入有人描述18世纪时的英国城市伯明翰:“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往古巴和巴西;适用于贫穷的奴隶的枷锁、手铐和铁颈圈……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美国的沃尔特?李普曼指出:“在近代……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点,是以前的人们所未曾认识到据《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中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建设占用了农村土地B.妇女进入工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陆地,他们也会到达那里。”——诗人卡蒙斯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晚清政府的自救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C.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下列是《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对该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19世纪中期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B.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C.垄断组织和跨世界博览会是一次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它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爱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英国崛起英国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那小小的荷兰机械。由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表1851年5月1日,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在伦敦开幕,主要展出的是英国的工业产品,女王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历史上最隆重的日子,最美丽最堂皇的日子。”(从下图可以获取的信息有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方面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蒸汽机车蒸汽船[]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这是指蒸汽机的发明[]A.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集中建立起来C.促进铁路客运的诞生,带来“平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4-1856年间英国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造品占85%。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工业制造品仅占6%。出口的工业品,阅读下列图片:使用蒸汽机的工厂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一座煤矿(1)从以上图片中你能得到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哪些信息?(2)结合以上图片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行业特征、进程特征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约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品中包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下图,16世纪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20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北大西洋与地中海示意图请回答(1)分别工业革命材料一: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钱穆《英国通史》材料二:王斯德《世界通史》“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材料三: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B.工业革命后C.工厂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19世纪30年代起,一个当时最善于“利用新经济机会”的新的社会阶层逐步进入英国政权中心,这个新的阶层是[]A、工业资产阶级B、金融资产阶级C、新贵族D、垄断资本家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读图判断,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A、B、C、D、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晚清政府的自救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C.近(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核心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其中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材料二: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材料三:回答:(1)材料一认为“两位科学家决定纵观国际货币体系100多年来的演变历史,实质上是国际货币形态和汇率制度的变化过程。国际货币形态更替反映了经济霸权力量转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西晋:公元280年,全国人口有1616万人。据《晋书.地理志上》北宋:公元1110年,全国人口有4673万人。据《宋史.地理志》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有40个,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口述史是记录历史的古老形式,唐德刚给口述史注入了新的因素,树立了活的范例,如唐德刚的成名作《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宗仁本人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的英国对华贸易(单位:万英镑。表中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额)——上述材料依据胡绳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和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这是指蒸汽机的发明[]A.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集中建立起来C.促进铁路客运的诞生,带来“平等化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a农民,b工人,c中产阶级。下图合乎英国发展史实的是[]A、B、C、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86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材料二英、法、美、德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材料三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材料四1870~1910年世界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下图是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该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较大B.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C.工业文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完全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D.交通运输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再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1.7万吨,1860年增至380万吨,产量超过了法、德、美三国总和的一倍。(1)1740—1860年英国生铁产量为何增长如此迅猛?__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最主要的原因是:[]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B、大量吸收外来移民C、大量人口迁入殖民地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珍妮纺纱机材料二瓦特制成的蒸汽机材料三材料四童工(1)材料一、二中机器的发明各有何重大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相关问题:图一英国史蒂芬孙父子1826年制造的蒸汽机车“火箭”号图二莱特兄弟的早期飞机图三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图四西门子无轨电车(1)图一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下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是中国与西欧人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络绎不绝前来广州做《全球通史》记载:“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为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下面是某班学生做的一个关于世界历史发展模式的研究性学习,阅读后,回答问题。探究一:中国的传统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源泉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时间:1827年;地点: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一个纺织厂;人物:贝蒂·哈里斯;年龄:23岁;工种:纺织工;工作状况:早五点起床,步行上班,6点到18点进行工作;工作内容:看护纺织机;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见下图),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和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的含义是[]A.肯定法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该论述在“因为”到“所以”之间缺少的必要条件是[]A.自由“创造出一个个诸如工厂、车间那样的东西,这些东西都集中在城市里,来搞生产、流通、交换、分配、消费;不仅远离自然,还要把大自然作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包括明清时期政府实行的下列措施中,违背世界发展趋势的是()①鼓励垦荒②推广农作物③实行“海禁”④对商业征收重税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阅读下列材料:徽州少年林光錀,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錀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材料一林父与林光镐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工商业中心示意图》材料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时,我国经济格局的基本特点。(2分)(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表宋代诗人范大成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描写夏季的农村生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描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末事(商业活动)不禁,……而游食者众,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A.重农抑商,(09年天津文综)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转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A.打击工商业B.保护小农经济C.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D.巩固封建统治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直接的因素是A.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B.自给自足经济封闭性的体现C.西方殖民者东扩D.对外贸易入超的自我防范比较明清实行闭关锁国的共同点,不正确的是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问题:小题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小题2:这一耕作方式决定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其主要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C.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D.保证政府的财源和兵源右侧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局面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D.其藏品都是从
从工场到工厂的试题400
秦《琅玡刻石》:“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与该主张相左的是()A.宋明理学B.重农抑商C.工商皆本D.封建君主专制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是()①既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②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专业化城市发展③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乾隆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是()①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日益腐朽②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③严格限制海外贸易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朝廷固守重农抑商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①限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②有利于保证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对明清两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封关闭疆,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②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③其目的在于防范西方殖民者的入侵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①重征商税②禁止一切对外贸易③严格限制商人活动④禁止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明朝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同之处是()A.禁止中外一切贸易活动B.禁止民间与各国进行贸易C.都为防止倭寇的侵扰D.都长期实行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实行的意义有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我国古代一整套赋税制度形成的标志是A.西周贡赋的征收B.西汉编户制度的施行C.隋唐租庸调制的推行D.明朝一条鞭法的推行下列对两税法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A.保留了地税和户税B.重地轻人,征收财产税C.否定了土地兼并D.官僚地主也要纳税(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力(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本身的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府的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凡事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的调整或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①地主与农民的矛盾②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③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④政府财政危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开始大规模增长,与那一赋税制度有关系?A两税法B一条鞭法C更名田D地定银明朝后期,一条鞭法的实行是我国税制的又一重大变化,主要是因为①赋役合并②以钱募役③赋税征银④按田亩征税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唐朝政府将北魏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C.较好地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增加了政明清统治者推行闭关政策给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一定时期内防止了殖民势力入侵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C.暂时维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D.最终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唐朝中期推行两税法,它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实际作用是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B.缓解了因均田制破坏造成的财政困难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汉初,汉高祖“命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文帝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到清朝时,雍正帝继续主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汉、清两朝统治者做出上述唐朝中期以后,均田制不再实行,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A.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状态C.中国古代社会土地和人口的矛盾不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清雍正帝)“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汉书·食货志》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实行的()A.重农抑商政策B.休养生息政策C.边疆“和亲”政策D.独尊“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吕后)时……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这表明汉初实行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B.守内虚外C.轻徭薄赋D.重农抑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的赋税是以井田为单位征收的。在井田制下,每户土地都是百亩,所以每井所出的赋税和劳役都是一样的。材料二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实行有一个时期,许多地方志都提及「民务农贾」、「民务耕商」、「民多商贾」、「富者皆弃本(农)逐末(商)」之类的记述。当时的学者在著作中也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在一份与户籍登录有关的古文书记载:“户主余善意,年二十二岁,……拥有二十亩永业田,二十八亩已授,七亩口分田,总计应授田一顷六十一亩,一亩居住园宅,一顷三十三亩未授,…中国历史上有种赋税制度,农民缴纳的赋税与他拥有的财产没有必然关系,而是有一定的数额。原先,农民是分到多少田,缴多少赋税,后来他们已经分不到田,或分田很少,但仍要缴一位大臣向皇帝建议降低赋税,指出这项税法实施之初,一匹绢合四千钱,所以,税额万钱的人家只要缴纳绢二匹半;现在一匹绢合八百钱,这户人家竟要缴纳十二匹绢。根据该大臣的我国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是()A.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以末至富,以本守之”C.影响手工业扩大再明朝初年实行海禁政策,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西方殖民主义侵略②倭患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圃困右图是某中学生的漫画作品,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①那时候中国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②清政府实行这个政策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③该政策使中国长期免受西方殖民者侵下表列出了清代人均占有耕地的变化状况,呈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朝代年号公元每人平均亩数(亩)清康熙二十年1673年27.92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6.89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3.隋朝对北魏以来的租调制进行改革创新,其最主要的措施是()A.租调负担均比北周轻得多B.农民服劳役的时间明显缩短C.“民年五十,免役收庸”D.“庸”不再有年龄限制温家宝总理曾说道:“历史上税费改革进行过不止一次……每次税费合并以后,都抬高了下一次农民负担的门槛,而人们又往往把以前农民税费合并的基础忘掉,认为又是合理的。我想我们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发展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C.长期与世隔绝,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D.避免西方影响,维材料1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摘自《永乐实录对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严格禁止外商来华贸易B.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C.防范西方殖民入侵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是深层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两汉丝绸之路图图2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图3郑和下西洋路线材料二:汉代外交以“博望”“定远”作为成功的主要标志。唐代国威强盛,却没有大规模的远行出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陆路贸易到海路贸易的变化。陆路、海路贸易同时繁荣是在A.东汉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北宋时期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了越来越严厉的闭关政策,其后果有①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②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③导致中国人闭目塞听、愚昧无知④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澳门矣。”(引自梁廷楠的《粤海关志》)故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B.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土地利用率提高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中汉武帝时实行的“抑商”措施主要有①均输平准②盐铁官营③“算缗”“告缗”④工、商与士、民并称国家“四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商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富国强兵,壮大秦国力量B.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C.加强中央集权D.缓和阶级矛盾重农抑商政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商业的不稳定性B.商人的流动性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的矛盾清朝统治者为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限制经营②强制摊派③低价收购④苛税盘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在明清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下,许多工商业者“以末敛财,以本守之”,这种现象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不利于工商业再生产的扩大C.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清朝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的主要原因是①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对外交往②防止外夷入侵③防止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④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联合危及统治⑤害怕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冲击自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君书》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封建地租重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繁荣D.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清朝自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开放四口通商,其后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这一政策反映的实质是A.“天朝上国”的思想B.闭关政策C.防止外夷入侵D.中西差距拉大清末的禁海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①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③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④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我国政府宣布正式取消农业税后,河北灵寿农民自己出钱铸青铜鼎,记录“告别田赋”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我国最早向个体农户征收“农业税”出现在()A.西周B.春秋C.战国D.西汉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B.在封建社会早期发挥了积极作用C.中唐以来,这一政策有所放松D.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最终废除了.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封建社会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表现、实质及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关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B.目的在于维护国内商品市场C.是对外商品加以种种限制的政策D.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该项规定出自A.均田制B.屯田制C.租庸调制D.地丁银制以下赋税制度中,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轻的有()①租庸调制②两税法③募役法④一条鞭法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一些政权的统治者采取劝课农桑的措施B.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C.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D.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A.导致土地所有制的重大转变B.促进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C.加快了封建制度的确立进程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隋唐政治制度中起到了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作用的是()A.实行三省六部制B.实行科举制C.实行均田制D.实行租庸调制说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其主要依据是()A.剥削形式的转换B.征税标准的改变C.人身控制的松弛D.征税对象的扩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日租,二日调,三日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乾隆时期,水患频繁B唐朝后期,均田制无法推行的主要原因有①政府缺乏直接支配的土地②商品经济发展较为迅速③租庸调制使政府财政减少④唐德宗支持推行两税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明朝时期推行的一条鞭法A,规定每产按资产交纳户税B.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C.将田赋、徭役、杂役并为一条D.取消了一切杂税和杂役清朝推行闭关政策,以下正确的是①限制外商来华贸易②禁止国人小海贸易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①不正确②正确C.①②均正确D.①②均不正确阅读材料:《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注:作者张籍(约76.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是A.租调制B.摊丁入亩C.一条鞭法D.两税法乾隆十四年(1759年)十月,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上述“规条”出台的背景是()A.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中外贸易仅限广州一地B.清政府以下数据摘自中国人口信息网,出现表格所示现象的原因有()时间(年)1661年(顺治十八年)1691年(康熙三十年)1751年(乾隆十六年)人口数(万)84901102320560①清朝初期政府鼓励生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宋应星《天工开物》序言材料二余谓正德(明皇帝)以前,百唐初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制度是A.方田均税法B.均田制C.租腐调制D.两税法清朝实行"更名田"和"摊丁入亩",其共同作用是①缓和了阶级矛盾②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③调整了生产关系④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方田均税法和一条鞭法当时都遭到大地主反对,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税法A.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B.只征收实物C.按田亩多少征税D.必须把实物变卖成银两交纳清代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相同影响是()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中国农民以勤劳勇敢著称,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曾经创造和支撑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这个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大的群体,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却长期处于受剥削、受欺压的弱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中后期又实行两税法,其共同作用是()A.加强经济掠夺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C.确保财政收入D.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唐代赋役制度中,减轻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是①庸②调③徭役④两税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唐中期均田制的崩溃,这本质上说明了A.封建土地国有制从此结束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C.封建地主经济遭到破坏D.唐朝统治的经济基础了生了根本变化屯田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是因为A.它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B.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C.它使流民和土地结合起来D.丁男负责一定的徭役、兵役下列对均田制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②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④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北魏统治者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的前提是A.南北分裂割据B.北方民族融合C.鲜卑贵族掌权D.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以下观点能够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①“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②“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③“世儒不察,以工商为一条鞭法和摊丁人亩是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对于他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属于我国赋役史上的重大改革②都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③都加强农民对封建国家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源主要反映于()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B.“蛮夷觊觎中土时日已久”C.“郑氏后裔偏安于东南一隅”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导致乾隆年间人口骤增的直接原因是A.清朝管理疆域的扩大B.农耕面积大量增加C.地丁银制在全国实行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小农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A.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它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C.它满足了百姓基本生活的需要D.它是封建王朝财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原因是()A.生产力的不断进步B.从商容易致富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D.商人形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多,吃饭是首要问题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是A.专卖政策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海禁政策下列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自足”即产品富足②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③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为其一般形式④衣食住行之所需主要来源于自己生产A.①②B.①《史记·商君列传》指出: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戮力本业,耕田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奴)。”材料中指出商鞍实行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奖励均田制是封建统治者把国有土地分配给百姓的一种土地制度,它起源于北魏结束于:A隋朝B唐朝C宋代D元代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均田制”的基本原因是()A大量无主荒地需要国家管理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收入C许多流民需要安置D保证国家兵源的需要“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这句话的观点不一致的是()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之D禁商贩,倡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