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殷 红
一百多年前,傍晚的那抹橙红色的夕阳,撒在森林团团簇簇的树梢上,也铺满了巴比松那片遥远又空旷的原野。萧瑟的秋风疲惫地打着漩涡游走,卷来远处教堂的钟声。那位年轻的农妇停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来默默祈祷,而她的丈夫摘下帽子,虔诚的神情定格在暮色将临的静谥里。
晚霞里的枯草垛,小推车上的土豆口袋,悄悄告诉我们,这就是米勒的光阴。
米勒的画笔锁住了那个秋日的神圣,他欣喜的把这幅画拿给亲友看,说:“这是祈祷钟声。”接着他高兴的补充道:“喂,你听到钟声了吧?”
“艺术的使命是一种爱的使命,而不是恨的使命。”米勒如是说。他同情革命,却没有像库尔贝那样投入革命的行列;他同情农民,但又绝不能像德拉克罗瓦那样把农民引向战争。他只好用人各有命的宿命思想,把自己的无奈铭刻在画布上。
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的很瘦很长
一八八九年,当那些欧美收藏家聚集在斯克里坦家,争相观看被拍卖的米勒的杰作《晚
钟》,而我们那位边走边画的“行吟诗人”,却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十四年了。
虽然他最初完成这幅画的时候,坚信它是一幅旷世杰作,但实际上那时他被人嘲笑成大字不识的乡巴佬,他的画即使白送人也会遭到拒绝。早年丧妻的打击和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使他被迫制作一些模仿18世纪洛可可时期的绘画作品。迫于生计,米勒甚至不得不画些庸俗低级的裸体画。然而有时几幅画却还换不来一只小孩的鞋子。
他声嘶力竭的挣扎喊叫:艺术!真能把人皮都剥掉。
米勒画完了《晚钟》,好长时间后才找到一位买主,仅仅换回了他的颜料钱。后来这幅画辗转于多位收藏家手中,价格不断攀升。最后由斯克里坦以12000法郎买回收藏,直到1889年在家中举行那次著名的拍卖。
拍卖场内外挤满了翘首以待画落谁家的人,比肩接踵,简直没有立足之地。法国美术协会主席安托奈尔·布鲁斯托决心要为米勒的祖国——法国挣回颜面,他和美国华盛顿美术馆及其他收藏家一起参与竞争,拍卖在不断上涨的价格中愈演愈烈。当达到451000法郎时,美国富豪退出了竞拍。然而,未等布鲁斯托松口气,两个美国人坐特快列车从阿佛尔赶到巴黎,“接力”竞拍,气氛达到白热化阶段。在法国人民喊着“法国万岁”的呼声下,双方死咬着价位拼命角逐,最后布鲁斯托以55万法郎的巨额款项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而此时,那些曾经不识珍宝的法国人,无限的崇敬起当时不值一文的米勒,把他看作“法国的骄傲”,并为《晚钟》流出激动的泪水。但这并没结束这幅画的沦落史。拍卖后法国政府被55万法郎的高价吓倒,使它在美国展览6个月后才重回巴黎。
最终,肖夏尔以约合80.7万法郎的价钱买下《晚钟》,它才得以在法兰西的土地上,在米勒的故乡,在这个艺术之都永恒珍藏。
然而,那个放牧童贞的米勒呢?此刻,他的灵魂澄净得像一汪水,握过油画棒的手心余香满溢。他曾两次企图自杀。46岁创作的《死神与樵夫》悲惨落选沙龙展,50岁创作的《拿铁锹的农民》招来评论家嘲骂一片。
曹雪芹说过:“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米勒和他都只能在各自的作品中找一个太虚幻境以度红楼残梦。艺术家那双早已洞悉世事的眼睛,藏在艺术作品中,那灵魂只能像米勒的《晚钟》一样,带着他们的爱,抒情地旅行。
过去的画布上都烙上了浅浅的颜色,岁月的味道很鲜美。晚钟那静谧的时光,郁郁沉沦地流淌在画布上,仿佛是米勒用针绣出,那枚记忆的银针也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米勒一生中的痛苦也好,屈辱也好,至今是否完全得到了补偿?
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注:米勒(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晚钟》是其代表作品。
小题1:请谈谈第①②段对《晚钟》画面内容的描述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2:“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的很瘦很长。”这句话传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第③段,米勒对亲友说“你听到钟声了吧”,文末作者对米勒说“你听到钟声了吗”,请分别写出你对这两个句子的理解。(4分)
小题4:除了米勒高超的绘画技能外,还有什么原因使《晚钟》成为不朽的艺术杰作?请你根据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 答案
查看答案
◎ 解析
查看解析
◎ 知识点
    根据n多题专家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殷红一百多年前,傍晚的那抹橙红色的夕阳,撒在森林团团簇簇的树梢上,也铺满了巴比松那片遥远又空旷的原野…”主要考查了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于这些知识点的“档案”,你可以点击相应的链接进行查看和学习。
◎ 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殷红一百多年前,傍晚的那抹橙红色的夕阳,撒在森林团团簇簇的树梢上,也铺满了巴比松那片遥远又空旷的原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